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四野也挥师南下,进入关内,并包围了北平与天津,发起了平津战役。为了保存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我军对北平实行了围而不攻的策略,最终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避免了生灵涂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参与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并且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之一,他的名字叫邓宝珊,被誉为“北平钥匙”。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担任了甘肃省省长等职务,那么,他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邓宝珊出生于1894年,甘肃天水人,早年时期,邓宝珊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不过,随着邓宝珊父母先后去世,他家也变得拮据起来,邓宝珊也被迫辍学,前往兰州谋生。到兰州后,邓宝珊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一家水烟厂当学徒,1909年,邓宝珊参军,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军之后,邓宝珊先后参加了讨伐袁世凯以及陕西的靖国军,后又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受到冯玉祥的赏识,逐步成为军中的高级将领。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邓宝珊担任了第八方面军总司令,指挥部队与蒋介石开战,战败后部队发生哗变,邓宝珊也被部下挟持,准备由许昌南下,押解给蒋介石,幸亏他随机应变,在中途逃脱。

在这之后,邓宝珊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日救国成为社会的主流,经过于右任斡旋,邓宝珊重新复出,担任了驻甘行署主任,主要负责处理甘肃的军事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宝珊担任了二十一军团军团长,驻守在横山、榆林、神木、府谷,紧邻陕甘宁边区,那段时期,邓宝珊不仅做了大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而且还为我军提供了很多帮助,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邓宝珊反对内战,为争取和平做了大量工作,和平无望后,他返回家中,以免卷入内战漩涡。平津战役期间,邓宝珊充当了我军与傅作义的调停人,多次参与相关谈判,并作为傅作义的全权代表,与我军达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协议,保护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北平《新民晚报》还专门发表了《北平和谈的一把钥匙——邓宝珊将军》为标题的文章,赞扬邓宝珊在北平和平解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并担任了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年底,甘肃省人民政府改为甘肃省人民委员会,邓宝珊也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改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省长,严格意义来说,邓宝珊应该是甘肃省第一任省长(1949年到1954年称“省人民政府主席”)。

邓宝珊长期担任甘肃省省长一职,他领导了甘肃省的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他也严格落实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继续为恢复甘肃省的国民经济而不懈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后,72岁的邓宝珊也受到了冲击,并被“打倒”,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不久后,在总理的安排下,邓宝珊被接到北京,并被保护起来。1968年,邓宝珊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4岁。值得一提的是,邓宝珊有个儿子,名叫邓成城,曾担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官至副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