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镇、村庄是祖国巨变的缩影,你、我、他的家乡变迁,汇聚成共和国蓬勃发展的图景。近日,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面向全区开展征文活动。

4月起,“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择优刊登征文作品,欢迎大家继续投稿,和大家分享你和闵行的故事~

(投稿请戳: )

滤尽铅华,粉墨登场

钟国欣

闵行区君莲学校语文教师

广西作为“粉都”,桂林米粉名声在外,柳州螺蛳粉“臭”名远播,南宁老友粉回味无穷。但在柳州这座城市下面,有一个滋味鲜美却鲜为人知的滤粉,一如这个十八线小县城——融安,我的家乡。

选米磨粉

磨一盆粗细粉,说一段故事长。融安县长安镇滤粉口感劲道,顺滑Q弹,其秘诀在于用料讲究、做工精细。滤粉的传统做法是用本地上等粘米,掺入生熟粉或糯米,两种米粉一软一硬,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独特的口感。滤粉历史悠久,相传为清朝时融安码头百姓所创。西江水系四通八达,融江水运的便利带动了商业的发展。骑楼古镇码头商帮,汇聚着南来北往的商人。来自北方喜爱面食的商人启发了米粮为主的长安百姓,改良出适合船夫和行商饮食习惯的滤粉,因其米香、料多、味美、顶饱等优点,一直流传至今。

清朝繁华热闹的景象我没看过,但是那一碗碗滤粉却陪伴着我的成长。奶奶背着彼时还是婴儿的我,在菜场穿梭不停,我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望向这个世界,一眼便相中这白白胖胖的粉条,奈何年纪太小,无缘品尝。

制浆过滤

舀一瓢融江水,奏一曲乐悠扬。精心选制的米粉放在石臼或石磨里,“咚咚咚”一番捶打,为乐曲铺就深沉的底音;舂制磨成干米粉后,再加水调和成粉浆,“哒哒哒”一番搅拌,为乐曲加入清新的曲调;新鲜米浆装入特制的木头滤盆,通过盆底小孔形成长长细细的粉条,“滋溜滋溜”一番流动,为乐曲调入激昂的旋律。灶底下的柴火烧得正旺,铁锅里的水滚动沸腾,滤粉就在这样的水中翻滚起舞,好一曲“热辣滚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着这动听的旋律,年幼的我也手舞足蹈,咿咿呀呀发出自己的声音。大人们不解我的举动,不断安抚摇晃,直到看见我那一串串口水滴滴答答,才明白我是馋得不行。用筷子夹起一根根新鲜出炉的滤粉,慢慢喂到我的口中。哦,原来如此。今日不够,明日再尝,日复一日,我的童年就在滤粉的陪伴中慢慢消逝。

卤水加料

加一碗丰盛料,叹一声发展棒。煮好的滤粉捞起装碗,浇上提前用葱白、八角和豆腐乳等做成的精制卤水,辅以头菜、猪肉沫、牛腩、芝麻花生等十几种配料,就成了一碗标配版长安滤粉。如果是地道的长安人,不可或缺的还有那烧炙。猪网油包裹着猪肉香芋马蹄馅儿,制成肉丸状,小火冷油慢慢炸至金黄,热油复炸过后其香味妙不可言。一碗偏素的滤粉加上一个金黄的烧炙,荤素搭配,软硬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少年的我虽还会吃滤粉,但心头好早已转向名声在外,重油重辣的螺蛳粉。融安的发展逐渐变慢,我也一心奔向魔都,寻找自己的价值。朋友戏称我们是飞出山沟沟的金凤凰,其实那只是我们把家乡选择性遗忘。若干年后,携着爱人重返融安,当他看着加料满满的滤粉感叹完全不输螺蛳粉时,我才发现,岂止滤粉,今天的融安也在偷偷“加料”。

“十四五”以来,融安守底线、强特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机制、提效益,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抓重点、树新风,打造宜居宜业乡村。滑皮金桔皮薄味甜,成为融安的名片,远销国内外;河西修葺骑楼街,古色古香的建筑梦回民国,招商引资有望;地下街、振和财富广场的入驻,拉动居民消费,提供就业机会;大洲生态度假区,农家乐形式辅以天然氧吧的构造,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嗦粉回味

嗦一碗美味粉,道一句新希望。现在的融安与柳州桂林等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就算与融水三江相比也有漫长的路要走。

当我们再品尝美味的滤粉,看到周边居民那满足的笑脸时,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融江川流不息,河水清澈见底,养育了一辈辈淳朴踏实的融安人。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那名为乡愁的东西也会从味蕾直达心脏,提醒你偶尔停下奔跑的脚步,回来休养生息,再走不迟。或许融会贯通,安居乐业才是融安的正解,且等你滤尽铅华,粉墨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钟国欣‍‍

编辑/初审:徐培馨(实习)‍‍‍

‍‍‍‍‍‍‍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