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市南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调解工作中不断出新招、提实效,完善体系运行,强化队伍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持续推动调解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调解新蓝图

一是加强联动,完善调解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市南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分中心成立的实施意见》和《市南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工作指引》,聚焦资源整合、制度衔接、业务联动等要点,横向联通20个区级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区、街、居三级共62个调解组织,充分调动全区调解资源力量,构建大调解格局。二是“以案定补”,激发调解活力。出台《市南区关于加强调解工作经费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落实“以案定补”“优秀调解案例补贴”等专项经费,年均发放各类调解补贴30余万元,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焕发调解工作活力。三是整合资源,丰富“大调解”格局。2023年,市南区成立全市首家区级调解协会,深入构建大调解格局,搭建平台、统筹资源。协会成立以来,成员单位积极参与老旧楼院加装电梯、诉前调解、商事调解等专题调研10余次,为基层调解事业赋能助力。今年以来,全区受理各类人民调解案件1324件,成功1308件,成功率达98.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化队伍建设,赋能调解新动力

一是规范化队伍提质。一方面,等级化管理出实效。出台《市南区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方案》,为评定过程提供公平、公正、透明、规范的依据,并将表现优秀的调解员推荐至省、市参加一、二级人民调解员的评定。截至目前,市南区共有一级人民调解员2名,占全市50%;二级人民调解员20名,占全市29%;三级、四级人民调解员调解员247名,调解员调解能力和水平居全市前列。另一方面,筑牢专职调解力量。出台《市南区关于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吸纳退休政法干部、“五老”、心理咨询师、星级网格员等群体加入专职调解员队伍,用法、理、情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祥和。目前,市南区共有84名专职调解员在基层一线提供调解服务,成为人民调解战线上“硬核”力量和矛盾纠纷化解的“排头兵”。二是系统化培训赋能。为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员分级分类培训体系,确定了涉及民商事纠纷、金融纠纷、物业纠纷等10个重点调解领域的27名资深调解人才加入“调解讲师团”,建立了3个“调解实训基地”。围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调解文书制作等内容,组织开展“法治赋能·和解万家”调解员系列培训班。今年以来,全区组织调解技巧、物业领域、调解卷宗规范化制作等专题的基层调解培训15次,参训专兼职调解员1500余人次。三是全链条选优推优。自2015年起,市南区连续举办四届“金牌调解员”“十佳调解员”选树活动,产生40名“社会影响力大、群众认可度高、调解特色鲜明、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调解员。在区级优秀典型基础上积极向上推荐,先后10余人获评“全国人民模范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2023年,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化品牌打造,引领调解新风尚

近年来,市南区不断丰富和发展“和解万家”调解品牌的价值内涵、调解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全区范围内推动建立“萍姐调解室”“小霞工作室”“木兰调解室”等40余家品牌调解工作室,发挥品牌集群叠加效应,推动全区调解工作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持续推进“和解万家”品牌矩阵扩容提质。在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上,市南区不断探索新路径,先后在海事海商、物业、会展等28个行业领域建立起42个调解组织,推动建立7个商会调委会,在金融、商事、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上创新突破,将13家重点行业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纳入调解协会,打造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的“市南样板”。截至目前,全区成功调解商事、金融类案件2417件,涉及标的15.4亿元,搭建起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纷通道,助推法治营商环境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一步,市南区将继续深化“三强化”工作思路,不断提升调解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专业性,做优做强“和解万家”调解品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更优秀、更专业的调解力量。

文章来源:法治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