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1999年,中日韩领导人在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启动了中日韩合作进程。当时的目的是引领规划三国合作,联手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25年来,三国合作在波折中前行,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引领区域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由于新冠疫情以及美国在亚太挑动对抗分裂等因素,2019年12月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后,三国合作陷入“停摆”。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推动两国关系止跌企稳,也带动中日、中韩关系出现改善,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创造了外部条件。

5月27日,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首尔拉开帷幕,这场由大韩商工会议携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盛会,成为三国经济合作交往的又一个里程碑。

“用好链博会这个大平台”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尔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并致辞。

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用“亲诚惠容”4个字,凝练概括了中国的周边外交理念。中日韩在地理上一衣带水,决定了我们应当做和平友爱的近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顺应三国人民安居乐业的意愿,努力排除外部干扰,始终和谐相处、和衷共济。中日韩在经济上深度融合,决定了我们应当做携手发展的近邻。要把彼此视作发展道路上的亲密伙伴和重要机遇,不断发掘三国经济的优势互补点、合作增长点,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中日韩在文化上渊源相通,决定了我们应当做心灵契合的近邻。要用好文化上的共鸣,把它作为促进理解、增进信任、密切合作的催化剂、黏合剂。中方愿同韩方、日方携手努力,持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促进利益相融、人民相亲、命运相连,带动本地区一体化加速推进,进一步开创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李强表示:“经贸合作是中日韩合作的‘压舱石’。广大企业家在推动中日韩经贸及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提出3点希望:一是把握经济全球化大势,深化产业协作,不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用好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这个大平台,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维护者。二是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加强联合研发、协同攻关,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做深化创新合作的推动者。三是把握人类文明交融发展大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支持民间交往,做拓展人文交流的促进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发布《联合宣言》

在当天签署的《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中,三国表示将进一步通过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经贸、卫生和农业等领域的高级别会议和部长级会议等政府间磋商机制,加强三国紧密合作。

宣言中表示,在气候变化领域,三国将通过“中日韩+X”合作框架,与蒙古国合作减少东亚沙尘暴。三国将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合作,为子孙后代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三国将共同努力,以期在2024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届会议上达成一项对塑料污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

关于人文交流,三国一致同意促进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流以巩固未来三国合作基础。三国将努力促进文化、旅游和教育交流,力争到2030年将三国人员往来规模增至4000万;争取到2030年三国大学间交流项目“亚洲校园”参与学生数增至3万名;决定把2025—2026年作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三国还通过了附属文件《关于未来大流行病预防、准备和应对的联合声明》,加强三国国家公共卫生疾病控制机构在管理包括传染病在内的突发卫生事件方面的合作。三国还将携手应对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共同挑战。三国还通过了《中日韩知识产权合作十年愿景联合声明》。此外,三国将重启灾害管理部长会议和反恐磋商机制,通过警务合作会议加强合作,预防和打击跨国犯罪。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日本和韩国承诺加强合作,以维护供应链稳定。联合宣言中,三国领导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打造全球公平竞争环境,营造自由、开放、公平、非歧视、透明、包容、可预测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我们还重申致力于保持市场开放、加强供应链合作、避免供应链中断”。

关于重启自贸协定谈判一事,三方强调将继续就加快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以期达成一个自由、公平、全面、高质量、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贸协定。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韩期间会见了韩国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韩国经济产业界对中国欢迎三星等韩国企业继续扩大对华投资合作的消息反响积极。韩国经济产业界表示希望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华外资企业也可以搭乘“快车”;同时,他们认为这对有意向进入中国市场或与中国合作的韩国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韩方还特别关注中韩双方决定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从商品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扩大到文化、旅游、法律等服务领域。据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中日韩三国1000家企业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5%的韩国企业认为改善三国之间的经贸环境很有必要,态度也最为积极。韩国企业和中国企业都希望与彼此在原子能、氢气、新能源以及半导体、尖端材料领域加强合作。

对于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日本社会也高度关注,认为日本在经济领域无法与中国脱钩。日本设定了到2030年吸引投资100万亿日元的目标,期待中韩两国成为日本重要的投资来源国。由于包括中日韩三国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生效,形成了一个占全球经济总量三成的自贸区,日本主流媒体认为,今后如何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的相关谈判是一个重要课题。

外媒也时刻关注此次峰会。美联社的报道就指出,中日韩这三个亚洲国家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三国合计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对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

孟家拉国国家通讯社的报道引述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教授莱夫-埃里克·伊斯利(Leif-Eric Easley)的观点,此次峰会涉及的合作“在许多实际问题上取得了进展”。

深化合作成为共识

中日韩三边合作秘书处的数据显示,目前中日韩已建立了21个部长级会议和70多个对话机制,这些会议和对话机制已成为三国深化合作的主要平台。三国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7200多亿美元,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从17%提升至24%。三国合作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大家比较关注的制造业领域来看,中日韩三方看似处于彼此竞争的关系,但其实不然。因为很多人只看到了终端产品,但其实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合作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中日韩在制造业上各有所长,可以合作实现共赢。”韩国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大学主任教授黄菲说。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参加了此次峰会,他表示,日本、韩国在高价值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等产业链上游具有竞争优势,而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高效的工业制造体系。李东生建议,中日韩企业可加强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赵东建议,推动中日韩三国企业在能源化工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合作,即深化贸易合作以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产业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深化科技合作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美好生活。

韩国荧址服装集团副会长崔准浩说,峰会推动中日韩经济生态系统的形成,使三国企业间的业务运行更加便利,如在海关和税务方面。崔准浩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我们会继续加大投资,集中精力拓展中国市场。”

恒宽资本创始人宫里启晖表示,未来中日韩三方合作需加深相互信任和理解,降低贸易、资本以及技术合作领域的相互壁垒。他期待,中日韩自贸区的落实和深度合作,以及三国在货币互换协议和贸易结算货币多元化等领域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