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死越南军官荣立一等功,回国后,领导让他选工作,他选择当门卫。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令人费解。一个立有战功的英雄,凯旋回国后居然选择了一份看起来并不体面的工作。是他缺乏才干无法胜任更好的工作吗?还是他有着别的什么原因和考虑?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人是如何一跃成为战斗英雄,又是怎样的经历使他做出如此特殊的职业选择?他的人生故事必定别有一番精彩,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家子弟的成长历程

彼时正值1958年秋,一声啼哭在河南省尉氏县贫困小村落中响起,杨长群就这样平凡而又缓缓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家中仅有父母和几个兄弟姐妹,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一家老小的温饱。

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杨家也不例外。由于家计拮据,杨长群自小就跟随父母下地干农活,虽年纪尚小,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馀力。父母看着儿子这般懂事,既欣慰又心疼,觉得他太早就失去了童年的纯真。

然而,杨长群并未对此有太多怨言。相反,他很快就理解了家里的困境,并下定决心要为家人分忧。从那以后,每逢农忙时节,他都会卯足了劲帮佣父母,哪怕是最繁重的农活也是应手而来,一点也不比成年人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地,杨长群在这艰辛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他意识到只有依靠勤劳的双手,才能改变家人的生活。因而,杨长群心怀报国之志,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能够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从而改变家人的贫困处境。

正当杨父打算送儿子去学手艺时,恰逢部队征兵,对于当时一介农村子弟而言,能够参军实属不易,杨长群自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员解放军。于是,他毅然找到父母,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起初,父母有些犹豫,但很快就被儿子坚定的眼神所打动,纷纷支持这个决定,寄予厚望。

1975年,17岁的杨长群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被录取入伍,分配到了54军160师478团9连服役。临行前夕,杨父语重心长嘱咐儿子:"好好干,为家里争口气。"这句话成为杨长群奋发向上的座右铭,也注定将引领他走向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英勇战斗立下汗马功劳

初入军营的杨长群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毅力和韧劲。常年在农村锻炼出的健硕体格,使他在各项训练科目中都能获得优异成绩,受到班长和领导的器重。新兵训练结束后,杨长群被分配到火箭班,开始接受更加专业和严格的军事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2月,中越战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得不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杨长群所在的部队很快就接到出征命令,与其他兄弟部队一同进入战场。

虽然这是杨长群首次经历实战,但他并未因此畏惧。相反,作为一名农村出身的军人,他反而更加沉着冷静,在战斗中表现得从容果敢。东线战场上,杨长群所在的部队与越军遭遇多次激烈交火,双方你来我往,遍地狼烟。

3月10日,对越自卫反击战进入最后阶段,杨长群所在的9连负责清剿地雷和残敌的收尾工作。受连长器重,杨长群和一名老同志被派去前线侦查。然而,由于持续阴雨天气,道路泥泞难行,给侦查工作带来极大阻力。

为了给后续部队扫平道路,杨长群和老兵不得不一边前进,一边用身边的稻草垫路。他们只凭手中的指北针和连长的指示来确定方向,身经百战的老兵袁仁贵更是以身作则,带头冲锋陷阵。

很快,他们发现前方有一大片水田,山体环绕,极有可能被敌人设伏。经过仔细观察,果然发现山头上有敌人的踪迹。老兵袁仁贵果断射击,击毙一名越军,却也不幸中弹牺牲,临终前还向杨长群示意不要轻举妄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杨长群怒火中烧,他发现了敌军的破绽:敌人正躲藏在山洞之中,只要能将手榴弾投掷进去,就能够给老兵报仇,也能避免部队受到更多伤亡。

于是,杨长群悄悄摸到投掷距离,虽然第一次失手让手榴弾弹回,但在战友掩护下,他很快拾起老兵的手榴弹,第二次将之准确投进山洞。随后是一声震天巨响,山洞彻底陷入令人的寂静...

杨长群就这样出乎意料地炸死了敌军一名军官,解决了部队面临的困境。事后清点,9连发现山洞内至少有10余名越军阵亡。凭借这一战功,杨长群最终被授予一等功勋荣誉,成为部队中备受推崇的英雄人物。

杨长群的英勇事迹很快在部队内部广为传颂。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无不对他刮目相看,纷纷称赞他居安思危、临危不惧的英勇无畏精神。连队领导更是对他赞赏有加,认为杨长群是部队中的楷模,决定将他的事迹在全军宣扬,以资鼓舞全体官兵的士气和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4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旅开始有序撤离越南,坚守边境防线。杨长群所在的部队作为先锋部队之一,首批凯旋而归,沿途受到沿线群众的热烈欢迎。

当杨长群重返家乡时,更是受到了空前的隆重接风洗尘。全县上下无不沸腾,纷纷为这位英勇军人喝彩。县委书记亲自为他戴上勋章,授予他"全县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光荣称号。就连家乡的很多青年姑娘也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更是毫不掩饰对他的爱慕之情。

一时间,杨长群成为了当地的焦点人物。很快,他就接到了县里的通知,允许他在县城的任何一个机关单位任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县领导更是承诺,无论他选择什么工作,都将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适当的职务级别待遇。

面对如此殊荣,很多人都认为杨长群理应选择一份体面且受人尊重的工作,毕竟他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杨长群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选择了在一家企业当一名普通的门卫。

这个决定无疑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无数人都在质疑杨长群的用意。有人认为他是出于谦逊,不愿高高在上;也有人猜测他是缺乏相应的文化程度,无法胜任领导职务;还有人怀疑他是想借此增加自身的知名度,为未来另有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特职业选择的内心考量

在杨长群凯旋归来后不久,县里的领导专门上门拜访,希望为这位英雄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殷切地邀请杨长群到政府机关任职,无论是哪个部门,哪个职位,杨长群只需开口,他们都将全力为之操办。

作为一名农村出身的普通老兵,杨长群绝对是无法抗拒这种荣誉和权力的诱惑。可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杨长群却婉言谢绝了这一绝佳机会,表示自己只想过上普通的生活。

面对领导的再三劝说,杨长群坚持己见,最终选择在一家企业当一名看门人。这个决定无疑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也让外界对他的评判五花八门、众说纷纭。

事实上,杨长群之所以如此谦逊低调,乃因他天性使然、一贯如此。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杨长群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知道什么是艰苦,也明白简朴生活的可贵。虽然他有着英勇作战、荣立汗马的经历,但内心深处,他依旧保有那份淳朴质朴的品性,这也使他没有被名利所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杨长群清楚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有限,对于那些需要专业能力的工作其实是无从下手的。相比之下,他更愿意选择一份看门人这样的务实工作,因为它根本不需要什么特殊技能,只需老老实实地守好这一方小天地就可以。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杨长群的决定实在难以理解,但是对于他自己而言,这却是一种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正如他后来所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日子,而不是追名逐利。"

杨长群虽然立有大功,但并不希望借此获得过高的地位和待遇,他只是想过上自己平凡而安详的生活。这份淡泊名利的品性或许正是他取得英雄成就的关键所在,因为他从不会被虚荣和利益所蒙蔽双眼,只凭一腔热血和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大彻大悟贫贱不能移的铮铮精神

尽管杨长群的选择让外界大呼意外,但他自己却早已有了明确的人生觉悟。在他看来,做人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而不是追求虚名和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长群出身农村,自小就在艰苦环境中打拼。正是那些成长经历让他明白,贫贱的出身并不可耻,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赢得尊重。因此,尽管战功赫赫,他依旧保持着对生活最朴素的追求,只想过上普通而安详的日子。

作为一名曾几度赴汤蹈火的老兵,杨长群并非缺乏勇气和远大理想,但他更善于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就如同他在战争年代英勇杀敌一般,门卫这份工作虽然微不足道,但他却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每天清晨,他都会第一个来到岗位认真查看;而到了夜里,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场所。就是这种精神,让他即便在普通工作中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誉。

作为一名英雄人物,杨长群本有资格过着优渥安逸的生活,可他却坚持按部就班走好每一步路。他深知,虚荣和骄矜是最容易蒙蔽人心的东西,一旦沉浸其中就会迷失方向。而贫贱出身正是他保持淡泊名利的重要基础,这种品性也成为他终生坚守的行为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凭借这份淡泊名利的品性,杨长群终于将所有的嘲讽和非议化解于无形。即便在门卫这份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岗位,他依旧为人正直克己,诚实朴实勤勤恳恳,从不贪图一己私利,始终如一本色。很快,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不正是英雄本色的最好诠释吗?

就这样,杨长群这位"普通"的英雄人物,在火箭军服役30余载后,默默地从军营退伍,选择回到了家乡,过起了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没有人在意他是否立有功劳,更没人在乎他的门卫工作是否体面,因为所有人都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英雄的丰功伟绩——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依然能恪尽职守、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