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现金化是全球趋势,所有国家都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只是进程有快有慢,可是这种方式不仅仅是方便了用户,也便利了犯罪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瑞典是全球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无现金支付的盛行,这个北欧国家却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数字犯罪风暴"。

这个"现金绝缘体"是如何成为犯罪分子的"天堂"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在二手衣物app上卖出了一件心爱的衣服,兴高采烈地等待着收款。突然,你收到一条验证个人信息的消息。本着"安全第一"的心态,你点击了链接,输入了BankID(瑞典通用的数字认证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等你回过神来,账户里的钱已经不翼而飞了!这是20岁的Ellen Bagley真实经历的噩梦。

这位可怜的姑娘一不小心就损失了1万瑞典克朗(约合1000美元)。她懊恼地说:"这些骗子太厉害了,他们伪装得太像真的了!"可不是嘛,连出生在BankID时代的年轻人都难逃魔爪,更别说那些科技"小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仅仅是瑞典数字犯罪浪潮中的一朵浪花。2023年,通过类似的诈骗手段,犯罪分子们"收获"了12亿克朗,比2021年足足翻了一倍!

更恐怖的是,有关部门估计,瑞典的"犯罪经济"规模可能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5%。这个数字足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能会问,瑞典政府难道就坐视不管吗?当然不是。他们正在对银行施压,要求加强安全措施。

但这就像走钢丝一样困难:太严格会拖慢经济发展,太宽松又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真是进退两难!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瑞典之所以走上无现金化道路,最初是为了应对90年代猖獗的武装抢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能想到,这一举措反而为高科技犯罪打开了新的大门呢?到2022年,只有8%的瑞典人表示最近一次购物使用了现金。

瑞典和挪威并列欧洲人均ATM数量最少的国家。这下好了,抢劫犯没活路了,诈骗犯却找到了新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典的"罪魁祸首",或者说是"最大功臣",就是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BankID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小东西自2001年问世以来,已经成为瑞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均每个成年瑞典人每天要用它两次以上,从报税到买公交票,无处不在。它就像是瑞典人的"第二身份证",只不过这个身份证有点太好用了。

BankID的普及程度之高,以至于人们使用它时都不假思索。正如Bagley所说:"它就像网站上的又一个步骤,你根本不会多想BankID应用上显示的是什么。"这种习以为常恰恰成了最大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BankID不仅便利了普通人的生活,也成了犯罪分子的"好帮手"。

一些狡猾的骗子利用假公司和虚假工资单来洗钱,将诈骗和毒品收入变成合法收入,甚至还能申请银行贷款和社会福利!

正如瑞典高级经济犯罪检察官Daniel Larson所说:"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犯罪获利,最终还能拿到国家养老金。这简直太过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瑞典银行业也不得不采取行动。他们正在引入新的安全措施,比如大额转账需要第二方批准。

但问题是,这些措施大多是自愿的,用户需要主动选择开启。这就像是给你一把锁,但不强制你锁门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典银行家协会的高级安全顾问Peter Göransson说:"这是一个不断寻找可访问性和安全性之间平衡的过程。"是啊,安全和便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可真是个世纪难题!

Bagley最后勇敢地向瑞典国家消费者争议委员会报告了这起事件,并通过社交媒体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她说:"我听到很多人说'我也被骗过,感到很孤独和羞耻'。"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谁还没被骗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典的经历给所有国家敲响了警钟:科技进步固然重要,但安全意识更不能丢。

在这个数字犯罪猖獗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我们的钱包随时可能被"隔空取物"啊!

Ref:

https://fortune.com/europe/2024/06/21/why-going-cashless-has-turned-sweden-from-one-of-the-safest-countries-into-a-high-crime-nation/?itm_source=parsely-api

文|Tutti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