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是晚唐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人,与当时的李商隐并称为“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大多都是描写闺情以及相思之苦,譬如《南歌子二首》、《瑶瑟怨》、《杨柳枝》等等。

温庭筠还是一位词人,花间派的领军人物,其词同样文字华丽,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远赴吴中,夜宿在一个名叫碧涧的溪水旁的山中驿站中,次日清晨顿生羁旅之感,写下这首诗。这首诗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碧涧驿晓思》

温庭筠〔唐代〕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这首诗的大意是:

清晨刚醒时,在恍惚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犹如在梦中。昨夜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想到这不觉怅然若失。

月亮隐去,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盛的山杏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诗名为“晓思”,但是诗人只写了旅人所过山驿的景色,抒发一种难以名状言传的淡淡哀愁。

“香灯伴残梦”,写梦醒时,还有炉香和残灯未灭,伴着梦景依稀。残香和残灯都是黎明床前景色。

“伴”字,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也使读者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国在天涯”,原来诗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身仍在山驿,“楚国”仍远在天涯,不觉怅然若失。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却久居江南,便以楚国为天涯。

“月落子规歇”,写月巳西落,南方的子规鸟恰在月落时不叫了。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

这句不但写出山中的特有景色,也可以看出旅人的晓思,是想到恼人的催归鸟不叫了,子规虽不叫了,但说明乡思依旧很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庭山杏花”,写极美的使人沉醉的山景。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想必也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了。

这句诗的境界很美,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这里的景色非常漂亮,可是对于诗人这个漂泊的人来说,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的前两句,是写残梦依稀,天涯之感乍起的较浅层次。后两句从残梦拓开,但寄情于子规,惊心于在山野的杏花,就进入了诗人感兴中的最深层次了。

全诗几乎通篇写景,结构似续似断,语言柔婉绮丽,别具一种朦胧淡远的情致与韵味,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