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截至6月初,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排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13.4万家次;约谈生产销售企业1.6万家,责令改正4220家,暂停、撤销电动自行车CCC认证证书201张;立案查办违法违规案件3673起,罚没金额1550万元,移送司法机关29起。”这是封面新闻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得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摄

6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在“以务实作风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切问题”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局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深入开展市场监管系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采取了推进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加强认证监管、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等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摄

据介绍,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已于4月底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完成《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正在积极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和《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

在加强认证监管方面,推进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有关工作,印发2024年第2期认证有效性抽查结果的通告,公布了2023年度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认证有效性抽查结果。同时开展2024年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启动对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认证机构和电动自行车产品领域的指定实验室开展检查。

围绕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将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器和电池等相关产品纳入2024年国家质量监督抽查计划,部署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整车及其充电电池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王胜利透露,现已完成电动自行车整车1495批次,充电电池1145批次的抽样检验工作。

针对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器和电池生产销售中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印发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督促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引导相关企业建立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

此外,加强网络交易电动自行车和即时配送平台监管。会同公安部、商务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以及重点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召开行政指导会,督促相关头部电商平台、即时配送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

同时,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提出了严格明码标价、依法加强监管等六项措施,着力让电动自行车用户在户外充电能承担、愿意用。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系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坚决把各项任务和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王胜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