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危棚简屋最集中

旧改任务最重的老城区之一

旧区改造一直是

虹口最大的民生工程

旧改征收过程中不免会产生矛盾纠纷。近十年来,虹口区司法局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联合区旧改指挥部选派业务能力过硬的人民调解员进驻旧改基地,以法治力量推动旧改征收工作。

随着《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的出台,旧区改造逐渐向城市更新转型,为虹口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的前景与空间。2023年底,位于虹口的市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坊瑞康里成为上海市创新城市更新模式机制的首个试点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签约率已达98%以上。

高签约率的背后

是调解员不辞辛苦地

用脚步丈量土地

是“三所一庭”解纷新模式

的深度参与

接下来

让我们以瑞康里为缩影

一览十年来

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延伸升级

持续服务城市更新

和高质量发展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风雨

人民调解护航旧区改造

虹口区抓住旧改中矛盾纠纷频发的难题,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于2014年成立虹口区旧改基地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四个工作室,邀请退休法官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入驻,深度参与旧改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康里更新工作甫一开始,区旧改调解委员会韩炳泉工作室便入驻基地开展调解工作。每一处改造地块上都有调解员们奔波的身影,他们就像一座座连心桥,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架起城市发展,从居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保障民生福祉和推进城市更新保驾护航。

转型升级

“三所一庭”赋能城市更新

旧改过程中矛盾纠纷高发,其中部分利益诉求复杂、处置难度大的案件有时难以调解,当事人心中都“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告到法院。

面对这种情况

如何增强调解成功率

让当事人再次回到谈判桌上呢?

从区旧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实践来看,旧改利益分割会在家庭中造成矛盾,但感情犹在,即便起诉到法院,最好的化解方法也不是诉讼,而是调解。通过调解化解家庭内部的利益分歧,既能够降低司法成本,也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唤起亲情、化解纠纷。

基于此,区司法局积极会同区人民法院,依托“三所一庭”多元解纷新模式,将旧改引发的诉讼案件溯回引入至“三所联动”平台。在这里,调解员、法官、律师共同发力、释法说理、个案调解,将专业法律知识送到人民群众的身边,避免亲人之间对簿公堂,在维护亲情的同时从源头化解矛盾。为达到“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三所一庭”也会邀请瑞康里的其他居民参与案件旁听,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住在瑞康里“弄堂屋”的李某一家的家庭纠纷便是通过“三所一庭”机制解决的。李家因城市更新获得安置补偿款数百万余元,因为这笔钱的金额分配无法达成一致,儿子小李将父亲李某告到法院,要求合理分配相关利益。依托“三所一庭”多元解纷新模式,嘉兴路街道司法所和区法院、律师事务所迅速开启联动调解。明确当事双方的诉求、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耐心细致地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解员、法官和律师“轮番上阵”,小李与父亲渐渐被触动,最终就金额分配达成一致,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因补偿款分配分歧引发的纠纷就此烟消云散。

协同发展

以基层治理助推城市更新

人民调解是现代社会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更新则要在基层治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发挥之后才能顺利进行,为此,在实践探索中保持基层治理与城市更新的“协同发展、相互赋能”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区司法局持续发力,依托“三所联动”多元解纷机制不断通过各项举措创新解纷理念,完善机制运行。

今年以来,拓展延伸“三所联动+法庭”新模式多方合力化解纠纷;推动旧改人民调解委员会向城市更新委员会转型;为“三所联动”增加调解员及律师力量配置,提供更强法治保障……

城市建设不是一方的“独角戏”

而是政府、市场、公众

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区司法局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导,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中明确职责目标、挑起解纷“担子”、创新完善基层治理模式,让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为虹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贡献法治力量!

虹口区司法局

三所联动 法润虹口

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