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6日讯今年以来,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按照党建统领、分类施策、循序渐进的思路,聚焦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全域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动员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历史传统、产业优势,用一个个“小工坊”托起“共富梦”,趟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坚持一统三联,增强党组织引领共富功能。坚持党建统领乡村共富,突出党组织的“定盘星”作用,明确其引领共富的3项具体功能。对上联接政策。完善党组织“主题党日”、日晨会、周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分析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找准推动乡村共富的方向和着力点。在此基础上,党委牵头建立共富工坊项目储备库,根据各村实际送项目上门,并组织召开项目分析研判会,确定最终实施的项目内容。对内联合资源。组织各村党组织对集体闲置房屋、低效土地、传统技艺等资产资源进行排查,从中分析是否能够盘活利用,逐一建立台账。突出排查村内劳动力资源,对居家妇女、老年人、待业青年等富余劳动力重点排查,上门宣传政策信息、对接就业需求,建起人力资源信息库,并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为群众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对外联系市场。各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共富公司,负责工坊的运营和管理,尤其是注重与市场接轨,主动与企业对接合作,推动村企联合。中心党委投资建设了“产业集群展厅”,集中展示辖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定期组织各村实地参观,帮助有针对性的开展对接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出多元共创,建设多模式共富工坊样板。坚持示范引领、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群体探索建设五种共富模式,目前已建成各类工坊26个。唤醒老技艺,助力夕阳红。充分挖掘各村在面食加工、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老传统、老技艺,由村党组织搭台提供场所,动员掌握“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再就业”。东韩吉村有擀制手工饼的传统,该村整修村委4间闲置房屋,成立共富公司,购置双饼制作设施,注册了“擀路人”双饼品牌,立足“自磨面粉、精制豆油、人工手擀”的产品特点,组织村内10名老年人利用传统技艺增收致富,月人均增收1200元。设置“妈妈岗”,助力巾帼靓。针对城市小区“居家妈妈”较多的实际,推行村企、社企联建模式,联合企业设立加工点、放出手工活,让广大妇女就业增收、照顾家庭两不误,像古槐社区的“鞋”手共富工坊,就是社区将一楼闲置房屋盘活,免费提供给拖鞋加工企业使用,社区组织发动小区大龄妇女、闲散劳动力参与,带动就业20余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正常运营后,社区党组织年可增加收入5000元。繁荣新业态,助力青年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广泛动员、集中培训,为年轻人就业提供场所、联系企业,助力青年就业增收。周田戈村利用村办公楼闲置阁楼,投资10多万元购置电动缝纫机15台,并引进6名直播带货人员,组织村内妇女生产加工服装,通过线上直播销售,累计带动就业20人,人均月增收入3000元左右,村集体每月可盈利3500元。融合农文旅,助力农民乐。发挥城郊村区位优势,大力整合土地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采摘游、城市菜园、儿童研学等农文旅项目,推动村强民富。西许戈村联合周边5个村成立青云小镇联合党委,整合各村土地,建成千亩梨园,每年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烧烤节,吸引游客30多万人,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建设如康家园,助力残弱强。特别关注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建成安慈如康家园,为辖区内40余名残疾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治疗,并通过技能培训,组织残疾人从事电商、服装加工、种植养殖等,年人均增收10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化制度保障,构建长效化推动共富机制。充分发挥党建联建机制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作用,构建适应大汶河特点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为群众打造更持久的增收渠道。规范建设运行机制。建立由中心党委组织发动,职能站所、企业、村社、工坊代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机制,从运营形式、薪资发放和场地设置等方面对“共富工坊”的建设运行作出明确规定,协商解决主办社区、相关企业、务工群众的“三方问题”,推动各工坊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和基本制度,确保工坊运行有序长效。完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建立“工坊+村集体+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每年按工坊盈利的10%获得分红,引导群众以房屋出租、合作开发等方式入股参与工坊运营,并拿出工坊盈利的10%根据群众入股比例进行分红,实现群众“入股份股金、劳务挣薪金、经营得利金”。建立双向激励机制。将工坊运营、产业效能与村干部考核挂钩,对在推动共富工坊发展中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村干部,从村级集体经营性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给予奖励,确保村干部有干头、有奔头。以提示单、进度榜等形式建立提示晾晒考评机制,对假作为、不作为的村干部进行通报批评,严重的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引导和推动共富工坊建设加快发展。

党建引领显特色,辛勤耕耘结硕果。如今,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已探索出农文旅融合型、电商助农型、定向加工型等6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工艺品加工、休闲旅游等村集体产业项目17个,推动13个村参与“整村经营”,年均带动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广大村党组织书记纷纷表示,党委帮助村里成立的共富工坊,每月可以为集体带来一定的收入,虽然增收不多,但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发展村庄的方向更明了,信心更大了。

同时,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还建立起内含832人的人力资源信息库,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吸引就业510余人,培育出电商创业带头人11名,人均年可增收近万元。贾戈社区的繁花工艺品共富工坊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带动辖区4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约1200元。“自从社区建设了共富工坊,就有工作人员引导我来这里培训、上班,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陪伴家人,现在我家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社区宝妈李明娥说道。

不仅如此,共富工坊带动就业增收的同时,还寓社会治理于服务之中,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成效。一方面,群众腰包鼓了,乡邻关系更和谐了,矛盾风险也就随之消弭于无形了。今年以来,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受理群众来访、来信、网上投诉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1.2%。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通过报名参加共富技能培训活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方式,甚至有许多获益青年主动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成为助力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区给我们提供了创业平台,让我们有事可做,我们就应该去参加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一起参与社区建设。”电商博主刘丹在参加清洁社区志愿服务时说道。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潍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