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身体状况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你去年来的时候还好好的,虽然年纪已经63了,好在各项指标还算正常,今年怎么颈动脉斑块都出来了?”

“怎么会呢?我有锻炼的习惯,饮食上也很注意。”

一旁的子女听医生表述的情况不太妙,表示道:“我妈最近这一年天天去公园锻炼,每天撞树两百下,跟这个有关系吗?

我们觉得这种做法不太安全,但是劝不动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大惊道:“还真有可能,以后锻炼要讲究方式方法。

别看公园里不少老头老太太撞树保养,实际上对健康真的没什么用,甚至会带来一些潜在隐患。

我前阵子接诊一个病人,就是撞树撞得血栓脱落。”

相信大家平时在公园里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其中撞树深受中老年人厚爱。

有些人甚至组成“撞树养生团体”,每天固定时间集体撞树。

不过,所有人都跟着练的,并不一定就是对的,比如案例中的大妈,经过长期的撞树锻炼,健康度不增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床上普遍认为,颈动脉斑块的诱发因素有很多。

比如肥胖导致的脂肪沉积、慢性炎症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

其中血管状态受损,就和外力撞击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老年人的身体本就相对脆弱,如果长期用错误方式锻炼,再加上操作不当,难免会引发新的健康问题,甚至存在一定的突发危险性。

一、撞树养生有隐患,切勿盲目跟风

撞树养生会成为中老年人之间的保养“潮流”,主要是因为人们认为这对通经活络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传统观念下,大部分中老年人更崇尚中医那套理论。

其中穴位刺激作为中医治疗当中的特定项目,自然吸引了不少追随者。

中医当中有句话叫“通则不痛”,意思是,气血、津液运行通畅,血管供血没有受到阻碍,人体便不会感觉到不舒服。

反之如果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出现了淤堵,那么对应位置则会产生不适,比如酸痛感、刺痛感都是比较常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背部分布着各种穴位,尤其是脊梁由上至下这一区域内,各种穴位汇聚于此。

而撞树恰恰可以在理论上实现对脊柱区域穴位的全方位刺激。

穴位因为碰撞受到有规律的反复刺激,便可以实现促进循环、改善淤堵,最终实现血脉畅通、身心舒畅。

可谁又能想到,现实情况恰恰相反。

反复撞树这个动作,虽能实现对穴位进行刺激,但不同穴位需要的刺激力度、刺激时长是不一样的,可达到的功效也各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肩井穴、神道穴、大椎穴等,用适当力度按摩,可以起到通经活络、改善疲劳、缓解酸痛的作用。

但如果是肺俞穴、心俞穴、厥阴俞穴,胡乱按摩却会导致阳热之气冲击心肺、筋脉,对健康造成不利。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撞树容易造成肩背损伤。

中老年人的机体组织正在缓慢衰老,除了有长期健身习惯并专注练背的人,大部分中老年人的背部肌肉强度还是相对薄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部肌肉量较少,对软组织的保护能力就比较差。

有些人体质敏感,血管脆弱,在遇到反复撞击时,很可能磕得满背淤青,甚至会造成脊椎形态改变。

一些老年人撞树后完全弯不了腰,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再加上选择的树表面凹凸不平,盲目撞树造成的损伤会进一步加重。

尤其是为了加强穴位刺激而大力撞树的人,最终可能因为脏器震荡引来内出血和组织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其他奇葩养生法也别轻易尝试

1、鳄鱼爬

该锻炼项目是近几年才火热起来的,动作要领主要为身体尽可能贴近地面,利用手脚互相协调配合实现低高度爬行。

有网友表示,这种锻炼方式具有一定难度,但确实可以锻炼到整体的协调性,还能改善腰椎、颈椎的状态。

而且大家一起锻炼,排着长队,运动起来也更有动力。

不过对于高龄无锻炼习惯的人群,还是另择他法比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鳄鱼爬的难点在于,这是一项费腰、费关节的运动,对于主要关节和核心的压力较大。

由于动作较为夸张,运动幅度较大,膝关节、腕关节以及肘关节需要最大限度的承受磨损。

如果老年人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或关节软组织损伤的问题,鳄鱼爬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2、倒行

公园里总能遇到一些丝毫不管别人的倒着走的老年人,美其名曰提高平衡感,减少摔跤次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摔跌造成严重健康问题甚至致死的不在少数。

每年都有因为平衡感欠佳、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在摔跌后长期住院、瘫痪甚至离世。

为了提高平衡感,同时又保证强度不高、容易坚持,倒着走自然成为了中老年人的“心头好”。

需要注意的是,倒着走对环境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

如果锻炼环境人很多、声音嘈杂、路面不平整,就很容易因为视线盲区而导致意外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公园里不免会有一些小孩子东跑西撞,如果不小心撞到一起,极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身体损伤。

因此建议老人在无人陪同、环境复杂的状态下,不要通过倒行来锻炼。

若想提高平衡感,还有很多安全可靠的运动方式可供尝试,不一定非要跟风倒着走。

3、走石子路

有些老人喜欢赤脚在满是鹅卵石的路面上来回走动,认为这样可以刺激足底反射区,对维护健康有利。

不过每个公园的石子路特点各有不同,赤脚走的感受也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有些石子路的鹅卵石用料又大又圆润,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起伏,如此一来走一圈不过是脚底板脏了而已,根本起不到任何的刺激效果。

而有些公园的鹅卵石用料又小又尖,为了加大刺激感,甚至将尖头冲上铺设。

如果赤脚走在这样的石子路上,则会因为石子的颗粒感太过明显而损伤足部软组织,长期下来可能会引发骨刺或筋膜炎。

除了感受方面的差异外,季节交替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夏季长时间暴晒,石子路温度较高,赤脚走在上面容易烫伤。

而冬季温度较低,光脚本身容易着凉,再加上鹅卵石低温,踩在上面无疑是增加机体负担。

不仅起不到刺激效果,还可能导致寒气从足底入侵,得不偿失。

三、真正适合中老年人的养生方法

1、学会呼吸

中医领域当中,气血运行顺畅,通常是基于“气”的运行模式,也就是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呼吸方式不对、呼吸习惯不好,吸进身体里的气不充分,气血便无法被有效推进,继而引发气血不畅或发生淤堵。

也因此,学会呼吸(行气),对于机体循环具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从基础层面,改善内部环境。

练气过程中,建议选择早晨空气质量最好的时间段,此时空气中杂质较少,气体进入人体后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

呼吸时要讲究节奏,刚开始练气的人或许不太适应延长呼与吸的时间,这里以呼与吸的自然最长时间为准(4秒左右),匀速呼吸新鲜空气,使体内气体充分交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气训练,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会获得提升,为后续运动做好准备。

2、运动锻炼

中老年人运动应该遵循程度适当、容易坚持、兴趣使然。

如果运动项目不符合需求,而是一位的追求某种健康目的,则失去了运动的乐趣。

就目前来看,游泳、慢跑、广场舞、健身操、爬山等项目还是深得人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感兴趣的项目,才能更好的确保长期坚持。

至于运动的最终效果如何,若能做到长期坚持,同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时长,强度上做到循序渐进。

中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度必然会上升一个层次。

3、陶冶情操

不少人认为,心态平和是维护健康的不二法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动气、不焦躁,一心沉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更有利于实现身心双方面的健康态。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心理方面的养护同样重要。

像一些传统项目,写字、画画、弹琴、下棋,不仅可以锻炼大脑,还能让内心更加充实。

亦或是探索一些自己从未涉及过的领域,比如有些网友喜欢看书,对中医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了如指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心理层面上讲,无论是看书还是琴棋书画,只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都能有效缓解心理上不可避免的压力。

老年人心态越发平和,心理波动次数减少,整体的健康状态自然更好。

总结

撞树养生不靠谱,盲目跟风真受苦。

不只是撞树,还有很多奇葩养生方式也不推荐大家轻易尝试。

真正符合中老年人身体状态的养生方式,应该从呼吸到运动,再过渡到对心灵的滋养。

身心双方面得到长期保护,健康度才有保障。

各位朋友,你有在公园撞树的习惯吗?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