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平隧道口。

6月25日,由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广西苍昭高速第一长隧——昭平隧道左洞实现贯通,较计划工期提前60天,为全线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昭平隧道左线长4.97公里、右线长4.94公里,位于广西昭平县境内,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隧址区岩溶较发育,经过断裂破碎带、高地温段,地下水丰富,施工中岩溶塌方、突涌水、高地温等地质灾害多发,安全风险极高。

鏖战5千米,啃穿“硬骨头”

昭平隧道左洞全长4.97公里,隧道IV、V级围岩占比高达53%,且围岩变化频繁,是全线施工难度最高的控制性隧道工程。项目团队积极组织技术攻关,不断完善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岩层情况,灵活采用CD法、上下台阶法、环形开挖法等工艺,做到“岩变我变”。

为加快工程建设,项目采用“双向掘进”,由隧道进出口两端同步施工推进,逐步拉开隧道宏大工作面,同时采用全液压仰拱栈桥,研发同轨挂布台车、自行走养护台车等新设备新技术,助力提高隧道掘进效率30%。历经888天日夜奋战,360余名参建者先后攻克了隧道掉块、塌方等难题,单洞双向单月进尺量最高达400米,提前60天完成施工任务,跑出铁军加速度。

技防“挑大梁”,筑安全屏障

面对水量大,水压大,多变地质条件,项目部多次组织内外部单位隧道专家、高校资深教授、设计院地勘专家等多次深入现场,组织召开隧道水文地质、治水加固方案研讨会等专项会议。

项目建设团队贯彻“短开挖、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的理念,充分发扬“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日夜坚守,实施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钻孔、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水,利用全自动断面检测仪实时监测,实现隧道作业安全风险动态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平隧道左洞实现贯通。

同时,充分应用智能装备,构建隧道人行车行门禁系统、无线电话声光报警系统、人员车辆定位系统、危险区域视频监控系统、隧道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系统、LED大屏显示系统、施工区域网络信号延伸系统的七大安全防御系统,保障隧道的安全顺利贯通。

与岩层较真,解“超耗”难题

项目IV、V级围岩占比高,且围岩以风化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岩体较破碎,存在较多裂缝带,超挖超耗控制难度大。为此,项目成立断面测量小组,引入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断面检测,使用超欠挖点云分析系统,现场生成测量断面图,及时了解扫描结果,分析超欠挖情况。同时,按照“正工法、顺工序、配资源、清断面、勤测量、控爆破、短进尺、快循环、严考核”的治理核心思路,不断优化爆破参数、调整预留变形量、优化喷射混凝土性能,混凝土超耗率、喷射回弹率降低50%,控制水平达行业领先水平。

据悉,苍昭高速主线全长约113千米,中建八局二公司负责三标四分部、五分部施工,其中昭平隧道是全线最长的隧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西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便捷大通道,对促进西部发展、带动沿线经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王连彪、崔文一、胡伟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