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漫长的纷争与博弈后,32个北约成员国终于敲定了下任北约秘书长的人选。根据观察者网报道,荷兰首相吕特击败罗马尼亚总统克劳斯·约翰尼斯,成功当选北约下一任秘书长。考虑到北约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干涉力度,这位新任北约掌门人的对华态度,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吕特执政经验丰富,是一位典型的西方式政客。2010年他首次当选荷兰首相,此后在2012年、2017年、2022年三度连任,连续领导四届联合政府执政。能把这么多不同政治派系和主张的人团结在自己麾下,这大概率是美、英、法、德等国鼎力支持吕特当北约秘书长的最直接原因。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外界给他起的外号直观体现出了原因:他被称为是“不粘锅首相”,十分擅长与反对自己的势力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的北约恰恰就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当秘书长。近年来,北约内部矛盾不断,特朗普在任时极力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军费支出,并且与北约长期以来的死对头俄罗斯缓和了关系,引发诸多北约国家不满;而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因乌克兰军队战事不利,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扬言要派军队进入乌克兰,这让北约成员国纷纷与其“划清界限”。哪怕仅以10年为跨度来看,10年前北约都没有如今这样分裂,极度割裂的现实情况,令北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组织内部无法统一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吕特的经验就能派上用场了。英国在线杂志《UnHerd》对此做出了尖锐评论,称吕特被任命为北约秘书长,是北约因诸多矛盾而面临崩溃威胁所采取的绝望之举,如今的北约已不像过去那样团结。不过不管外界怎么说,吕特都将在名义上成为这一当今世界最大军事组织的代表。

而北约近年来的动向,则让外界对吕特今后将采取怎样的对华态度更为关心。其实,本来中国和北约不会有什么联系,两者地理位置上相距4000多公里,中间隔着整个欧亚大陆,无论对哪方来讲都“鞭长莫及”。然而近年来北约不断发表涉华言论,并且还采取了许多危险的行动,例如吸纳日本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和韩国搞网络战演习等等,这些行动是奔着中国来的。在这一背景下,吕特的对华态度就极为重要了,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几年中国同北约的关系。

总体来看吕特对华态度较为友好,访华期间甚至自称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倒也不是自吹自擂。例如在中美两国因光刻机禁令进行多轮博弈的时候,处在中美之间的吕特积极游说美方放弃这一禁令,失败之后又数次拖延,虽然最后没能挡住美国的压力,但吕特这种务实的态度还是值得赞赏的。而且他也在访华期间公开表示,两国“脱钩”从来都不是荷兰政府的政策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考虑到北约目前分歧较为严重,且俄乌冲突迟迟未解决的背景下,北约没有力量再干涉中国周边,可以认为吕特就任北约秘书长之后,北约的涉华行动和言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而北约的实际掌控者美国,未来一段时间也会被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分散精力,更不要说今年特朗普有可能卷土重来,美方同样未必有精力操纵北约来向中国施压。实事求是地讲,让32个利益迥异的国家团结起来,针对4000多公里之外的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