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其是从明代的高温铜红釉发展而来,是清代康熙朝的创新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豇豆红釉盘螭瓶、苹果尊、莱菔尊、菊瓣瓶、柳叶瓶、太白尊、印盒、镗锣洗八件套组(八大码)

豇豆红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等。豇豆红釉质匀净细腻,含有粉质,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豇豆红梅瓶

釉色又有区分:

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

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

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

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美丽珍贵的豇豆红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极少,历来是收藏家搜猎的目标。

豇豆红釉表面还有因氧化作用而泛出的绿色斑点称为“苔点绿”,其中绿色连成一片者称“苹果绿”,绿色稍淡者称“苹果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豇豆红瓷器上釉方式为吹釉,由于技术难度和成本高,康熙以后就没有再烧。其在清代瓷器中独树一帜,是瓷器收藏家所珍视的珍品。

小编给大家找来部分拍场上成交优秀豇豆红瓷器,藏家们可以欣赏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尺寸高8cm

估价RMB 3,500,000-5,500,000

成交价RMB 5,520,000

北京保利2021春季拍卖会

菊瓣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腹下凸饰浮雕菊瓣纹一周。胎质洁白坚细,釉面莹润光亮,釉色红中透粉,鲜艳典雅,色泽均匀。瓶口内部红釉因氧化而产生绿色窑变,营造出内绿外红景象,为豇豆红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不为多见。

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尺寸高15.5cm

估价RMB 2,600,000-3,000,000

成交价RMB 4,600,000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本品因造型纤细似柳叶,故有“柳叶瓶”之称;又因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又称之为“美人肩” 。所敷豇豆红釉,色调淡雅宜人,犹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喻。器底挖足甚深,足底内所署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两行六字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康熙 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尺寸直径12.5cm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成交价RMB 3,450,000

中国嘉德2020秋季拍卖会

本品小口微撇,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胎体重量适度,手感上佳。尊外壁满施豇豆红釉,釉色鲜红无比,举世罕见,且呈色极为均匀,釉面光洁莹润,未有斑驳之处,是为豇豆红之上上品“大红袍”一类。腹部釉下刻团螭龙暗纹三组,图案紧凑自然。圈足内施白釉,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款字书写遒劲有力,为康熙御窑豇豆红器之典型款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康熙 “桃花片”豇豆红釉碗

估价RMB 600,000-1,000,000

成交价RMB 1,437,500

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

豇豆红釉是康熙臧窑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高温红釉品种,因釉色似豇豆而得名。它以金属铜为着色剂,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烧成难度很大,烧制过程中因部分氧化而产生绿色斑点。这种本为瑕疵的绿色胎点恰成天成之妙笔,为粉红的釉面平添意趣。

依据款识写法可知,本品为郎窑制品。常见的郎窑制红釉器,其釉色如初凝牛血般浓艳,是为仿烧明代永宣时期高温红釉,其釉面玻璃质感强,清澈透亮,有极强垂流感,釉色从口沿处至足底由浅入深,还原窑内红色自然流淌过程。而本品则一改其色,仿肖本朝豇豆红釉,颇有意趣。仔细端详,在绿斑与红釉相交处,还可见郎窑红釉独特的“牛毛纹”,其釉面的玻璃质感也较“八大码”更强。本品实为一件既体现了郎窑至臻制瓷工艺,又将康熙时期单色釉的两朵奇葩:郎窑红与豇豆红融于一身的传世佳作,存世罕见,值得珍视。

藏友们若有相关珍藏,欢迎评论区交流分享,有其他需要了解的资讯欢迎留言,其他疑惑如出入两手也可留言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