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Netflix/Ringer illustration

最近大火的英剧《驯鹿宝贝》,令我想起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短篇小说《永远占有》。小说描述男人与前任分手后,和新欢过上新生活。他在生活的每个细微角落中,都能看到前任留下的便签。

无疑,这是一种新颖的占有方式,一种无形的在场,只有跟踪狂才有此魄力。

《驯鹿宝贝》中的求爱者和短篇小说中被分手的前任有多大区别呢?一样的不切实际,演化为病态的跟踪行为:把自己藏匿在对方生活的褶皱中,化身鬼魅雾气。《驯鹿宝贝》是一部值得细看的作品,前提是,丢掉“经济适用型”判断,专注于创作者展现的情感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驯鹿宝贝》这部黑色喜剧惊悚迷你剧集由Netflix网飞出品,讲述跟踪狂和被骚扰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编剧盖德根据自身经验创作并主演。迄今稳居奈飞全球英语节目收视冠军。故事讲述了盖德饰演的酒保唐尼招待落寞的女人玛莎喝茶,开启了一段被疯狂跟踪的人生旅程。

《驯鹿宝贝》的叙事结构精致独特,编剧选择了非线性叙事。“报警”场景引起记忆闪回,并以递进的方式,勾起主角的两份回忆——

六个月以来玛莎的跟踪、五年前编剧大佬达瑞安的诱奸。回忆结束后,玛莎的跟踪继续着。

可以看出,就剧本时间结构的特殊设计,诱奸事件成为嫁接在故事主线上的一个分支。作为创伤,它扎根在故事脉络的深处,像扎进拇指的刺儿,不易为人发现,但时刻引起疼痛,彰显自身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主角唐尼的两场噩梦:六个月以来玛莎的跟踪、五年前编剧大佬达瑞安的诱奸

《驯鹿宝贝》的人物结构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观察:唐尼的情感生活与社会生活。

作为内圈的情感生活,玛莎、唐尼和唐尼女友泰瑞的关系,是一个三面锥形体,构成多样的两两组合——

异性恋英国白女玛莎自有她的身份优越感;而泰瑞作为墨西哥移民、跨性别者,则位居先天弱势处境。但就经济实力而言,一切又倒置了:前者因精神疾病沦为吃低保的边缘人,后者则在市政府有份优渥的治疗师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直白女玛莎天然的傲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尼的女友,跨性别者泰瑞

作者将所有优势、劣势元素混在一起,给两个人物进行公平的配给,让二元对立无处安放。在唐尼与玛莎和泰瑞两人的情感纠葛中,我们将穿越情爱性欲的迷雾,直达关系的内核:比较。

是的,这很奇怪,但却存在着,是一种奇怪的惯常:唐尼将自己与对方进行比较。泰瑞的几近完美令他产生自愧不如的羞耻,玛莎的残缺令他自在甚至品尝到原本遥远的自信。正是这种比较的心理,成就了三人的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泰瑞的扮演者娜玛·茂乌本人不仅是演员、制作助理,还曾在多个文化机构小组讨论中倡导跨性别和LGBTQ议题。曾是暴力幸存者的法律助理

让我们从唐尼的情感圈子走出来,看看他所处的社会是何形态。

唐尼有份酒保工作,酒吧的另外两位男同事,身材魁梧,爱开黄腔,粗俗并以此为乐。如果遵循严苛的社会传统旧有价值观的话,他们可以被判定有着绝对的“男性气概”。他们两个总是形影不离,从内到外再现了“男性共同体”(上野千鹤子在著作《厌女》中提出的概念)。他们令人想起卡夫卡《城堡》中城堡指派给K的两个助手,常以荒诞的手法捣乱。他们一次次毫无边界感的起哄玩笑,是唐尼和玛莎关系转入戏剧化的最佳助推器。这是创作手法上的一种便利,很常见。

不常见的是,在某一次玩笑中,其中一位同事擅自用唐尼的手机给玛莎发送了“肛交邀请”的邮件。微妙的是,开异性恋的玩笑,他为什么选择“肛交”这个关键词,这种选择之下的潜意识,是否意味着玩笑的攻击对象聚焦在唐尼身上,是否折射出同事自身对性格阴柔的唐尼的看法——一个在阳刚男人眼中见不得人的男同性恋。这个看法从没有说出口,但在细微之处无情地暴露出来。这是男性共同体对联盟异质者的一次惩罚,是性别权力的完整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阳刚的双男组合被唐尼在脱口秀现场临场发挥的自我剖析惊掉下巴,这也是唐尼的一次反击

但是别忘了,性别权力,仅是社会层级的一种体现。还有另一种,更为残酷,那就是资本权力的碾轧。

编剧界大佬达瑞安“屈尊降临”到唐尼可怜乏味的平民阶级中,用毒品、言语引诱他,最终性侵了他。

编剧大佬达瑞安被设置为泛性恋,这是否暗示着他的欲望可以蔓延流淌在任何性别的对象身上,百无禁忌。他用才华、资源、名利打造了一座王冠,闪着光。想要被光晕笼罩,想要摧毁自己原本逼仄阴冷的小牢笼,就要听从他的支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瑞安的寓所有着窄小的窗户、有限的光照、吸音的地毯——这是一个辉煌的古埃及墓穴,而达瑞安这个“统治者”,在把玩着“奴隶”的身体

在本剧纷繁的议题——性向、性侵、行业霸凌、种族主义、女性主义、家庭创伤、恋童癖背后,或许这样一个场景可以形容其主旨:红外传感器发射出危险的红色线体,织就复杂网络,人物们以各异的姿态,企图跨越,不被抓住。个体在穿越这种种末日般的摧毁力量后,自我是否会幸存?以何种模样?

如果我们抛开性别区分,把剧作的三个主要人物:玛莎、唐尼、泰瑞并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将会看到三个人物阐释了三种自我的样态,分别是:废墟、重建、完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从性别层面来看,唐尼也是那个被主流男性群体驱逐的个体

玛莎的主题曲《Martha Suite》(由Evgueni Galperine和Sasha Galperine创作)选用音色尖锐且脆弱的女声哼唱着,像玛莎的笑声一样神经质且飘渺,其间小提琴的弦乐发出紧绷绵密的张力。这就是玛莎的自我。

她笑起来,像一堆碎片在颤动;她狂怒,是残片在割伤别人。这种很薄的内在特质和她异常肥大的外在形象形成诡异的对立,也激发观众的恐惧和共情。在这片庞大的废墟上,人们能依稀辨别她曾经的模样:温柔风趣、敏锐、聪慧。她有一双清亮的眼睛,能看到唐尼的伤痕。她曾是法学院优等生。她能令唐尼了无生趣的脱口秀脱胎换骨。在玛莎的碎片上,也映射着他人的痕迹,那是擦不掉的污垢:种族主义、肢体暴力、污言秽语。这些来自原生家庭或社会阶层。

关于玛莎的悲剧,我们所知道的比唐尼还少,我们永远和唐尼跟在她身后追踪。但关于她的画像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轮廓:一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她对前老板的诬告,极大可能是幼时创伤的应激反应,她自己就是父母精神虐待的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就像一位战士,铠甲上裂开了一道口子,像是某种伤痕”——玛莎的超验感应能力

玛莎——这个碎片的集合体,有这样一个梦想:“我希望人类在下巴上有拉链,可以往下一直拉开到肚子上,那我就能拉开拉链,舒服地钻进去。”吞噬和被吞噬,是她的追求,她想寄生,想不再跟自己相处,以便熬过人生的冬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画片《拾荒者统治》中有相似的主题和情节设定,卡门躲进holllow肚子里逃避现实

唐尼身处成为第二个玛莎的危机中,同样的敏感,同样的低价值感。至于原生家庭,说他没有伤痕是不公平的:他那粗豪的父亲,是又一个被主流社会盖章的“男性合格品”。唐尼并不符合父亲的期待。在这种前提条件下,父子关系可想而知。他在交友网站上伪造的个人信息——一个建筑师,充满男子气概,这假想不正泄露了他自认“无法达标”吗?

《驯鹿宝贝》是一个关于创伤和治愈的故事。这个敏感阴柔的男人,将女人们付出的柔情嚼碎了,涂在自己的伤口上。他像一个贝类,在双壳的开合中,在对他人的吸收和自我的封闭中,完成主体性的重建。正如前女友的评价,他喜欢戏剧化的东西,喜欢在一潭死水上激起浪花。这也是为什么,唐尼没有完全拒绝玛莎。玛莎的异质性,令他好奇;玛莎的残破,令他怜悯,甚至是自我代入。这些复杂情感搅拌在一起,产生了粘性,粘住了他和玛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剧情的反转,似是一种控诉。父子俩的紫色衣服暗示两人相同的遭遇。当Donny坦诚自己对性向的迷茫,以及自己遭受的性侵时,父亲的反应证实了他的深有体会,以及他的本真自我。

这种恻隐之心中,当然掺杂了一种疑似“自恋”的情感。之所以说疑似“自恋”,是因为这并非真的自恋。德国哲学家韩炳哲这样定义自恋:“自恋的主体界限是模糊的,整个世界只是‘自我’的一个倒影。他者身上的差异性无法被感知和认可,在任何时空中能被一再感知的只有’自我’。”(《爱欲之死》)

唐尼从未想过吞并他人,他也不具备这样的攻击力。他需要某个人眼中的自己来对抗自己眼中的自己,这个人需要释放狂热的爱,来抵消他对自己的诋毁打击,他渴望平衡,但不慎矫枉过正。但这种来自玛莎扭曲的支持自有其作用:当唐尼再次见到达瑞安时,不配得感像毒瘾般再次油然而生。他翻出玛莎的语言留言来听,那些俏皮的夸赞,冲刷着他的羞耻感,支持着他那开始式微的自尊。他人即地狱,但也可以是乌托邦,取决于怎么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觉就像某天醒来,忽然发现自己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个渺小的背景板,所以当有人透过那现实的泥潭,看到了你梦想成为的自己,你自然会注意到她,你会注意到她看到了你”

至于,在这种汲取的自由姿态中,唐尼是否剥削利用了玛莎,当然是有的。这是否可恶?他的确上有道义上的责任。

唐尼是一个温柔自私的普通人。虽说本剧剖析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不完美,但不代表不存在恶人。恶人即为恐怖之人,吞噬他人主体性的恶魔:那便是性侵唐尼的达瑞安,真正的自恋者。其自恋达到了恋尸癖的程度,他黑色硕大的瞳孔透露着冷静的癫狂。还记得玛莎被吞噬的愿望吗?达瑞安正是那个想要吞噬他人意识的怪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瑞安在剧中跳起了奇异舞蹈,彰显自大的ego,顺便洗脑。不得不说,舞蹈风格令人想起Thom Yorke在《Lotus Flower》中的表现

泰瑞给予唐尼的爱当然不够,因为她的爱是健康的,像香氛一样,恰当的剂量散发最好的香气。但对唐尼的超量渴求来说,这太轻太淡。再加上泰瑞自身健康的积极面向,反而成为唐尼和她不够亲近的原因,这就像喜阴动物无法承受明亮的光线。

剧中,泰瑞有一句“金句”:“自信就是旁若无人地起舞。”她有着清晰的边界感,何时接纳,何时拒绝,恰到好处。她的自我是完善的,坚固的。她代表一种活跃的生命力:接纳自我,激情、理性兼备。堪称剧中最惹人爱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泰瑞“健康的爱”对唐尼来说远远不够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跟踪狂玛莎并未伤害过唐尼,后者的生活在遇到她之前就已遭受慢性折磨和那雪上加霜的致命一击。玛莎摧毁的,是唐尼用来隐藏痛苦的生活表皮,她的穷追不舍和威胁刚好逼着他丢弃掉这些遮掩物,正视问题,在一次脱口秀现场吐露真相:被性侵、自我厌恶引发的混乱。

这是一次消极的揭发和控诉,非常有力度。很多观众在争论唐尼主动再见性侵自己的达瑞安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重蹈覆辙和解开心结,并非二元对立。

唐尼的行为动机当然是多重的:无法脱离被认可的热望、无法摆脱受虐者对施虐者的负面依赖心理,他的确再次踏进同一个坑,但他的身份今非昔比,他的内心不再虚弱。达瑞安给他工作机会,动机也是多重的:他这次需要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去控制唐尼,之前的空头支票太冒险,因为揭发控诉让他害怕了,但之后也许他依然有机会故技重施。这就是《驯鹿宝贝》的高明之处:所有的动机都有多面性,所有关系都处于流动状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为她感到难过,那是我第一眼的直觉”,剧集一直以这句话为圆心,以男主角唐尼的视角去观察描述所有情节。

观众缺少玛莎的视角。她在笑,她咒骂,她突然沉默,宁愿冻死也不愿打破这种僵直的状态。我们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她精神错乱的表现。但她此刻在想什么?她的感受是什么?无人能知。

编剧撕开了一个小口子,玛莎的往事像冷凝水一样向外渗,一点点触动人心,最后驯鹿宝贝的由来击中泪点。但她的主观世界还是像灰蒙蒙的毛玻璃,不够透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单一视角和不透明当然有它的优势:可以让玛莎维持她病态的神秘感,让她成为整个故事的麦高芬,她的疯癫可以到达何种高度——这成为主要悬念。其实,除却这种单一视角,我们可以想象另一种文本结构的可能:复调。唐尼与玛莎的视角轮流叙事;或是双视角先后依次呈现。这也许会折损神秘感。唐尼将玛莎视作自我的一种映射,但她不是影子,作为个体他们也并不完全相同。就剧本来看,玛莎没有被完全客体化,她吐露了一些,但都跟男主相关。作为个体,这个人物的主体化程度也不够。让我们离玛莎更近一些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剧《怒呛人生》以男主女主的拥抱收尾,在这扭曲的关系中,同病相怜的共情成为两人的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玛莎和唐尼的关系与《怒呛人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唐尼在酒吧中接受酒保的善意免单时,他亲历了玛莎的经验,他和玛莎的纽带在剧集的最后一秒才真的联结起来。

这共鸣的那一刻,是震撼人心的,也是这部剧集的绝佳收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自称为Martha人物原型的美国女子哈维以诽谤罪起诉网飞,索赔1.7亿美元,认为编剧歪曲事实。同时,她还上了英国名嘴摩根(Piers Morgan)访谈节目。盖德迄今未证实谁是玛莎原型,但要求剧迷们不要猜测或肉搜可能的角色本尊,他也称虽然这部影集 “在情感上百分之百真实”,但确实改动了故事的细节。盖德在4月19日刊出的《综艺》新闻网站采访中说:“这一切都取自我身上发生和我遇到的真人事例。但是,当然,出于法律和艺术理由,无法完全真实呈现。”

/The End/

我们亚洲人,就这么难快乐吗 : (

2024最佳剧集,为何nbcs?

近期最好的美剧之一,豆瓣只有600人看过

陀螺专访:茹斯汀·特里耶的双重反叛

“为什么国家要给奇怪的艺术家提供资金,拍一些没人看也不赚钱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