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近期,新茶饮品牌喜茶的新品奶茶“小奶栀”,因读音谐音,引发部分网友关于擦边的争议,称线下点单时会尴尬。记者致电四川成都的一家喜茶门店,店员表示这款新品24日上新,目前他没有接到消费者的这类投诉,一部分消费者点单时会直说产品名“小奶栀”,也有人直接说要新品。(6月26日红星新闻)

喜茶新品“小奶栀”玩的是“语音梗”,虽然“栀”是翘舌音,“子”是平舌音,但“小奶栀”读起来就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再说,这是一种奶茶的名称,更容易引导人往“那方面”想。

试想一下,无论是消费者问“我的小奶栀好了吗?”,还是服务员答“你的小奶栀好了”,都会让消费者产生不好的体验。特别是对那些本来身材并不丰满的女性顾客来说,更是给人一种有意冒犯、取笑的感觉。

为了营销而不惜冒犯消费者,这是一家品牌店应有的服务态度吗?虽然“顾客是上帝”的标准过高,但起码要做到尊重消费者吧?

喜茶被指擦边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19年4月19日,喜茶与知名避孕套品牌杜蕾斯在微博互动,海报配文为“今夜一滴都不许剩”。这就是再明显不过的“擦边”和性暗示了。

实际上,玩“擦边”并非个别现象,而且往往不是无心之失,而是有意为之。甚至,有商家把“擦边”当作了营销的“秘笈”。

2016年,因成都有市民认为“叫了个鸡”招牌和宣传广告及菜单等含有恶俗用语,当地相关部门以涉及“低俗趣味”进行了查处。

2017年,绝味鸭脖因为低俗营销受到舆论批评。在相关广告文案中,一个女性人物只穿着红色内裤躺着,双脚却戴着锁链,并配有相关性暗示的文字。

今年5月,椰树集团因发布擦边广告被市场监督部门罚款40万元一事登上热搜。椰树被指使用“用椰子擦乳”“南太平洋美女很少‘飞机场’”等违背公序良俗的广告语。

《广告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把“擦边”当作流量密码,既是低俗营销,也是对消费者的冒犯,而且还触犯了法律,有关部门应予以查处,避免“擦边”之风蔓延。(文/直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