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阿虎‍‍‍‍‍‍‍‍

编辑 | 张洁

“3句提示词做一款3D游戏” “15秒完成一个卡牌游戏” “30秒重现游戏2048”

谁能想到,Claude 3.5 Sonnet上线后,网友们整出的花活不是识图玩梗、帮人看病、做数学题,而是重制各种小游戏。

比如,X网友“Alvaro Cintas”设计了一款记忆卡牌游戏,并表示“Artifacts”功能已经是“游戏改变者”,截至目前,该视频浏览量超47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牌游戏视频截图

“Ammaar Reshi”用3句提示词,成功做了一款3D视角射击类游戏,要知道GPT-4刚出现的时候,他花了整整2天才完成这个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还有网友复刻了坦克大作战、2048等经典玩法的小游戏,引发了一波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坦克大作战玩法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刻小游戏2048

可以说,会做游戏和不会做游戏的,都成功用上了AI,不仅让AI直接生成游戏,还让AI充当NPC引导整个游戏进程。

前段时间,被“大模型包围完”的年轻人们转头在不同场景里“喜当爹”,结合大语言模型的AI游戏“换你来当爹”“头号做题家”,再次让玩家感受到了“AI+游戏”带来的惊喜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蛋,我被LLM包围了”开发者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你来当爹游戏截图

具体来说,这些游戏会根据玩家的输入,自动生成之后的故事剧情和对应图片,每位玩家的“游戏生涯”不尽相同。

更具专业玩法的,还有英伟达推出AI游戏助手G-Assist,根据演示,它可以通过聊天输入来指导用户玩各种PC游戏,甚至能为玩家配置好最佳游戏设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Assist Demo截图

当然,这不是英伟达第一次将AI和游戏相结合。6月初,英伟达就推出了“Avatar Cloud Engine”技术,能够通过生成式AI给各类NPC(非玩家角色)加持对话互动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CE技术演示

场景设计、玩法设定、角色NPC都被AI攻略。那么,现在的AI游戏走到哪一步了?带上AI的游戏,为什么总能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涌现的AI,先在游戏里做NPC

对于不少游戏开发者来说,AI和游戏结合最直接的就是将大语言模型接入各种3A大作中。

AI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内容,让角色做出一定的回应,甚至还能有不同的面部表情变化。这种方式无疑增加了玩家的游戏体验,以和AI结合后最出圈的AI游戏“Suck Up”为例:

在“Suck Up!”的游戏设定里,玩家需要扮演吸血鬼,通过和AI驱动的NPC对话,让他们放下警惕,允许自己进门吸血,才算获得游戏胜利。

当我们和AI NPC对话时,如果你直接说:“我想进门检查一下壁炉”,AI NPC会用惊讶的语气回复你“不对吧,我不能让你进门,我家没有壁炉”。

NPC表现出的自然语气和惊讶口吻,就好像我们真的在和真人对话,各种不同设定的NPC都能达到相似效果。

YouTube博主“Glitch”制作的“Suck Up”视频播放量超219万,评论数超3000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戏中不同AI NPC设定不同

截至发稿前,油管上Suck Up!各类二创视频超700个,总浏览量超千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款开发者自己制作的“AI狼人杀”游戏中,AI NPC的引入效果也非常出色。

两周前,Unity平台开发者“Tamulur”让4个大语言模型和一个人类进行了一场圆桌会谈。他们需要相互提问,根据彼此回答逻辑、语气风格以及角色设定,找出其中隐藏的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3句提示词重现经典游戏,爆款游戏的秘诀是带上AI?

AI狼人杀视频片段

比如,其中一个设定为“亚里士多德”的NPC问另一个NPC“莫扎特”——“你能说一下创作音乐的感受吗”,“莫扎特”反应了一段时间表示,“当我创作时,我感受到了流动性”。(说出这种抽象英语时,大部分观众已断定至少莫扎特是AI)

截至发稿前,这个6分钟的AI狼人杀视频在YouTube上播放量超109万,开发者在评论区表示该玩法之后可能会作为可下载的游戏发布。

这些以AI驱动的NPC在对话时让人分不清真假,而这种自主生成交互的方式,也给游戏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探索体验。

就像《逆水寒》手游中的AI NPC,和玩家共同组成了一个游戏世界,玩家的调戏、忽视等行为会促成这些AI NPC逐步发展出新的故事线和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站Up主“我乔累吗”和《逆水寒》AI NPC互动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定 “和AI玩”,为什么总能火?

从Claude 3.5 Sonnet开发的游戏模拟器,到利用大模型接入各种NPC,无论是游戏本身,还是后续的二创传播,带上AI标签之后,其声量就会水涨船高。

可以说,在AI的加持下,游戏逐渐变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可以完全为用户量身定制,并且能提供永无止境的新体验。

AI能够实时生成个性化的故事情节,根据玩家的选择和行为做出反应,从而增强游戏的沉浸感和可玩性,比如此前爆火的病娇AI猫娘小游戏(Yandere AI Girlfriend Simulator),让用户既当“赛博舔狗”,又当“大孝子”。

AI回复的随机性和多样性让用户解锁了新的故事线,即使是一些传统玩法都能有新鲜感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游戏的部分评论区

另一方面,随着大语言模型成本不断降低,AI NPC在使用成本、玩家体验等方面,越来越能够满足创作者的想法和意图。

游戏开发者大姚对我们表示,搭载了AI的游戏,大多能免费体验,并且无需注册,玩法也简单易上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尝试成本。而开发者通过AI生成游戏内容减少了创作压力,甚至可以将风险和责任归咎于AI,降低了本身开发风险。

更重要的是,游戏本身丰富的话题度。比如,国内火爆的几款模拟器,要么抓住了“舔狗式恋爱”的讨论度,要么就是抓住了当代年轻人关于原生家庭、婚恋观念、教育方式等话题痛点。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和AI玩"的游戏设定能够迅速走红,带来了一定的流量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模态AI生成游戏,走到哪一步了

无论是专业的游戏开发公司,还是个人开发者,多模态AI生成使得本身的创作形式和效率,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但获得一定体验感的同时,也伴随着沉浸感的破坏。

“AI狼人杀”游戏开发者提到,当AI NPC需要说话时,他们会在系统提示中获得场景描述、到目前为止所有人的完整对话历史,以及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提醒(比如,“你的回答要简洁而精致,显示出你是一个AI,然后再问其他人一个问题,这有助于判断他是AI还是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表示,如果没有这个提醒,整个对话就会偏离轨道,AI NPC就会给玩家指派不属于系统中的其他任务。

可见,目前的AI NPC必须由创作者提供完整的游戏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可能产生的AI认知幻觉,这也是AI带来的最出戏、最具破坏性的一点。

也就是说,AI介入游戏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可能带来的体验失控。但游戏社区LitGate中有网友提出,对于游戏制作来说,AI是实现目的的方式,而非目的本身。

或许,只有通过生成式AI才能实现的互动,以及如何利用AI能够解锁更多新的游戏机制,这才是让更多开发者感到兴奋的。

有开发者预测,现在玩家会被一些AI NPC的游戏吸引眼球,是因为让AI进行“已读乱回”,或者AI会像诗人一样文绉绉说话,这种体验更有趣。但这种新鲜感最终会消退,大家会真正开始玩游戏,而不是只想着去捉弄AI。

「AI新榜交流群」进群方式: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并备注姓名+职业/公司+进群,欢迎玩家们来群里交流,一起探索见证AI的进化。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

一起研究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