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有一个同事,每天早上到公司打完卡后,骑着摩托车送孩子到小学。

公司离小学约950米,正常骑车8分钟就到了。所以,她每天早上大概7:10从公司出发。

这天下雨,上班后,公司没有看到她的身影,领导问了几次。按照公司规定,迟到是要进行一定的处罚的。

一直到8:40,她才急匆匆地往办公室走,边走边自言自语:“哎呀,太堵了,根本走不动,幸亏提前打卡了……”

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往返约两公司,她走了一个半小时。

故事二:

那天,时代广场门口堵得水泄不通。我从上河摆路出来,发现一辆白色小车左转时卡在了路中间,三个方向的车子汇聚过来,导致它动弹不得。

三个方向中,右侧方向是多辆摩托车,还有两辆三轮车。虽然已经无法前进了,但大家依旧见缝插针,能挤一点是一点。

这不是办法啊!所有人都走不了,耽误时间不说,还可能引发矛盾冲突,酿成事故。

我靠边停下我的小毛驴,指挥摩托车和三轮车适当后腿,让出对向车道。

不得不啰嗦一句:刚开始,摩托车和三轮车主均不愿意让,似乎自己好不容易抢到的空隙,马上被人占了,就会亏损一样。我脾气不好,当场一顿臭骂,差点就骂到他们的祖宗了。好在,几位还算明理,很快让出了道路。

我带着需要左转的白色小车,右转到县政府门外的停车场停下。其他车辆依次通行。

然后,骑着我的小毛驴,绕行一中门口的学府路,将女司机送到了目的地。

到达后,她非要加我微信,我脸都红了。

这,就是我们小县城最好的小学门口的现状——堵车,每天都堵,

堵成了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早高峰堵,晚高峰也堵。因为,家长要接孩子,而学校门外的空间有限。

这种堵,令人崩溃,却也无奈。教育、交通、交警,甚至属地政府,各单位都在想努力办法,但似乎无解。

犹记得,我们还是学生时,每次路过这个路段,都知道赶紧走,因为“马上就要到小学放学了,到时就走不了了”。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此处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本加厉。

此前,只是小学门口堵得水泄不通。相对而言,大桥上的情况要好很多。

犹记得,在2019年之前,大桥这边的小学和大桥那边的小学均是独立的,划片招生。

2019年,为了优化教育资源,两所小学进行了合并。并且,在合并之后,两所小学融合教学,三年级以下的班级在桥这头校区,四年级以上的班级在桥那头校区。

从此,桥那边的家长每天要送孩子到这边来上学,桥这边的家长要送孩子到桥那边去上学。一来一往之间,大桥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和车。整条路,直接堵成了停车场。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不能完全清楚两所小学合并的实际意义。当然,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但是,我们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是,小城的交通几乎陷入瘫痪状态。家长早上的时间几乎陷入到瘫痪状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哎呀,到底是哪个挨千刀的?为何堵在路上不走呢?

前两年,有传闻,横亘在两所小学之间的大桥要拓宽,大家充满了希望。然而,至今没有任何动静。也许,是有人造谣。

我们特别担心孩子们的安全,我们特别担心迟到上班被罚,我们更担心:万一这座桥不堪重负,塌了,怎么办?

难道,堵成这样,真的有人看不到吗?

难道,那么多智囊,真的想不到一个科学的解决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