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结合“三强三优”专项活动,全面总结五年来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实践和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推动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以来,全省法院扎实践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依法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2万件,诉前调解知识产权纠纷2.4万件,审结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230件,向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130份。出台全国省级层面首个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以及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服务保障强省建设。

山东省全面深入推进“三合一”改革,打造形成以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牵引,济南、青岛知识产权法庭为示范,15个中院、41个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多层立体式”审判格局。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全国率先发布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指引,全省法院共有31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达1.4亿元。着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完成商标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案件要素化模块建设,打造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跨网域异步质证系统,率先实现与最高法院办案系统无缝对接,相关做法被最高法院推广。

会议指出,过去五年全省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距离高水平保护还有差距。下一步,全省法院将更加注重强化理念变革,更加注重强化责任担当,更加注重强化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强化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水平。

全省法院将继续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以最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最有利于案件公正高效处理为原则,统筹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确保裁判实现更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效果。坚持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一体推进,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真正实现司法理念、办案规则、审理阶段的协同、融合。同时,以府院联动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协同配合,进一步理顺管辖、程序衔接机制,依法确定调处矛盾纠纷、制裁违法犯罪的最佳方式方法,优化协同高效配置司法资源,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

全省法院也将继续聚焦国家所需、事业所需,健全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遴选机制,加快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重点加强对多发高发类案、疑难问题以及新类型案件审判理念与实操的培训。同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法官参与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和培训力度,培养锻炼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司法领军人才。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杨帆 通讯员 朱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