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懂工作的意义何在,所以上班最大的乐趣是“摸鱼”;我们不懂生活的意义何在,所以休闲最大的乐趣是放空;我们不懂人际交往的意义何在,所以交流最大的乐趣是走神。我们心不在焉,活得不够投入,归根结底,总认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库索,《读者》2014年第15期

不少网友自嘲:

“自从上班后,气质就变了,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前人将这种变化粗暴地归纳为“累丑了”,但最近它有了一个更精准的说法——“一股班味儿”。

究竟什么是班味?

大抵是形容打工人身上独有的气质:精神涣散,衣着宽松,不管你原本是多么开朗阳光,一旦开始上班,疲惫感就从每个毛孔散发出来,且挥之不去。

拒绝班味儿,从我做起。

以下几个去除班味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足够的能量,赶走身体的疲惫,治愈心灵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动选择的才叫“真休息”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中午想独自点个外卖安静地吃,却被同事硬拉着一起出去吃饭;

晚上想一下班就回家,却被老板临时通知聚餐。

虽然没有在工作,但是疲惫感有增无减……

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休息得好不好,取决于你对休息时进行的活动有多少自主选择权。

研究人员以103位员工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周的日常调查。

结果显示:

在午休自主权较低的情况下,进行更复杂的工作和社交活动尤其令人疲惫,而自主权较高时,则不那么疲劳。

“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会休息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去年暑假,表妹临近毕业,就在一家企业找了一份实习,和她同时进入实习期的还有一位211大学的女生。

表妹很看重这次实习机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投入在工作上。一天下来,几乎不会离开座位,还时常为了工作熬到半夜。

但反观那个女生,每天准时准点上下班,还会经常溜出办公室几分钟。

中午午休时也是如此,不到上班时间,绝不会踏入办公室。

可令表妹惊讶的是,实习结束后,老板决定留下那个女生。

表妹和那个女生后来成了朋友,聊起她实习时的表现,才知道:

原来她每次上班时间溜出办公室,是因为自己的注意力到了极限,为了保证效率,她才时不时去接杯水,短暂地放松一下大脑和心情。

正是这样松弛有度、主动把控的工作节奏,才让她的效率比别人高,同时还很好地照顾到了自己的心情。

一开始我们投入工作时效率会比较高,一个半小时后就会达到顶峰,紧接着就会开始急剧下降,两个小时后便会跌入谷底。

你看,前几分钟你是在蓄力,但是90分钟之后你的精力进度条就到头了,之后你再怎么挣扎,效率都上不去。

千万不能等到身体累得不行的时候再休息,这就像渴坏了再喝水一样,为时已晚。

所以,下次面对你根本提不起来精力的活动邀请时,希望你可以坚定地说:“不好意思,我现在需要休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班后做到“心理分离”,才能有效缓解疲惫

相信许多朋友的常态是:上完一天班,下班后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躺着刷手机。

但事实上,回家躺着或者一直刷手机,不仅不能缓解你的疲劳感,反而会让你觉得更累。

能真正让你得到休息、恢复能量的是“超脱”,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分离”状态——当你的身体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思维也需要脱离工作状态。

如果你只是躺在床上,脑子里却在闪现各种工作内容,产生一种还在工作的感觉,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在应该休息的时间里压根没休息。

要做到“分离”,真正应该做的其实是“掌控活动”。

简单来讲,就是做一些你自己真的喜欢并且能够专注投入的事情。

《刻意暂停》这本书的作者,就曾在书中提到,自己在进入大企业工作了3年后,感到十分疲惫,这和她的处世状态截然不同。

最开始工作的时候,她精神饱满,充满热情,不断规划着美好的未来。

但当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时,她不再想挑战新事物,只是机械性地完成每日的工作。

这时,工作热情没了,就连日常生活也开始令她感到郁闷。

但幸好,她听从上司的建议,开始尝试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小事,这才把自己从低迷状态拯救出来。

她也学会了适时地停下来休息,不再每天忙忙碌碌,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启动。

很喜欢一句话:

“做点小事,赚点小钱,下班了就赶紧去享受生活,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休息。”

是啊,要把生活和工作分开,工作时全情投入认真工作,工作之外的时间记得去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确工作的意义,塑造更好的自己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讲: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当我们不再把工资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或许能在工作的过程中探索出更多的意义。

前两天,去医院例行体检,没想到碰到了老同学李哥,看见他现在意气风发的样子,我实在是有一些震惊,因为就在两年前,他还因为工作颓废得不成样子。

当年,李哥毕业后就去了医院办公室。

本来觉得这是一份体面且省心的工作,没想到,这里根本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一篇医院的宣传稿改了四五遍还是入不了领导的眼,每天被安排杂七杂八的工作,还都催得很紧。

甚至还有一个同事,总是瞅李哥不顺眼,一言不合就给他使绊子。

工作不到一个月,李哥就emo了。

但现实就是现实,人总要给自己谋一个活路,谋一个出路。

于是,他开始转变心态,不再放大消极情绪,而是专注于做好手上的工作。

用心完成好每一篇稿子,认真按照领导的要求贯彻落实,主动和同事们沟通交流,打好关系。

就这样,两年来他兢兢业业工作,今年年初,已被提拔为宣传部门的负责人了。李哥骤然发现:工作,原来也可以是快乐的。

早年在《读者》上看到一句振聋发聩的句子:

我们不懂工作的意义何在,所以上班最大的乐趣是“摸鱼”;我们不懂生活的意义何在,所以休闲最大的乐趣是放空;我们不懂人际交往的意义何在,所以交流最大的乐趣是走神。我们心不在焉,活得不够投入,归根结底,总认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者》封面 摄影:北音

詹青云就曾说过:“工作的意义并不在于让老板开心,让甲方满意或者是升职加薪,而是你在工作当中,真真正正能够带来的改变。”

是啊,工作最有意义的部分是你的成长。

工作的意义不是你完成了多少工作量,而是你在完成这些工作量的过程中收获的技能,和通过这项技能实现的自我需求。

所以啊,不要一味抱怨工作中的苦和累,要做一个冲浪的人,而不是那个坐在海滩上晒太阳的人。

让我们一起上班时,专注工作,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好,完成技能提升;下班时,彻底放松身心,用心发现生活的滋味与快乐。

作者:浅墨岁余,愿所遇皆热爱,以欢喜之心,慢度不可知会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