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人来说,远嫁可能并不是一个糟糕的选择;然而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远离家乡结婚并不是一个好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嫁意味着要做出许多牺牲,包括对个人而言非常重要的方面,如生长的故土、亲密的亲朋好友、习惯的生活模式等等。

父母往往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儿经过多年的养育后远嫁他乡,因为这意味着她们可能一生之中相见的机会都屈指可数。

最近,一个女子从夫家返回到了娘家。她显得格外高兴,面带笑容,步伐坚定,拖着行李箱,精神抖擞,手中还拿着两份礼物。

当她远远地看到母亲坐在家门口时,她立刻高声呼唤“妈”,这种亲昵的举动无疑会让人感到温暖,作为母亲,有这样的女儿肯定会感到满足。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女子的母亲看到女儿兴冲冲地走来,并没有表现出欢迎的热情,反而显得有些不耐烦和不满。她起身准备回到屋内,不愿意接受女儿的亲近和礼物。

女子急忙走上前去,试图挽留母亲,并想把手中的礼物交给母亲,但母亲连礼物都不愿意接受,拿到之后便随手将礼物丢弃。女子目睹这一切,感到震惊和困惑,不明白母亲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丢掉礼物后,转身走进屋内,重重地关上了门,留下女子站在外面,不知所措。

这个反常的行为显然有其深层的原因。

这位女性在青春年少时便离家外出谋生,在工作期间,她与一位来自安徽的男士相恋,并且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不久便谈到了结婚成家的话题。

然而,对于这段婚姻,她的母亲持有反对意见,主要原因在于,女儿若是远嫁安徽,将面临长距离的婚姻。一旦嫁过去,可能会长期无法回到娘家,距离带来的隔阂可能会让母亲无法得知女儿的日常情况,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尽管如此,这位女性还是坚持嫁给了那位安徽男士,正如她母亲所担忧的那样,这一去就是整整10年,她没有回过一次家,直到这次才算是第一次归宁。

任何一个母亲都会觉得心酸,辛辛苦苦养育的女儿,似乎变成了忘恩负义的人。

接近10年的时光里,母亲有多少次翘首以待?有多少次热切期望女儿能回来看看自己?期待与失望交织,最能触动人的心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是否理解母亲的辛酸?显然并不理解,如果理解的话,不会等到10年后才第一次回来。

我们常常认为,既然交通如此便捷,即使远嫁他乡,回家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能否回家的关键不在于交通是否便利,而在于两个因素:一是子女是否有孝心,二是是否有经济能力。

具备经济条件意味着不会被生活的重负牵绊,可以随时安排时间回家。而如果经济拮据但孝心满满,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挡回家的渴望,尤其是在当今交通如此发达的时代。

因此,那些远嫁之后鲜少回家的人,究其根本,还是孝顺之心不足,或是手中的财富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的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