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日久失修、卫生管理不到位、出现了“坑洼路”、文体活动匮乏……家住小区出现种种痛点难点问题怎么办?中山市东区街道给出了“四方平台”善治解答。

6月26日,东区街道召开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四方平台”工作推进会,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表示,深入推进小区治理“四方平台”工作,体现的是东区探索;要力争打造东区特色的改革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方平台”工作推进会现场。

治理探索:搭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四方平台”

桥岗社区朗晴假日小区是东区街道第二大物业小区,小区里有3000多户,居住着1.5余万人,非全封闭、人口密集、居住人群文化差异大等复杂特性一直是小区管理的难点。

小区居民代表、车主代表林笑介绍,以前的物业服务管理跟不上,小区设施日久失修、卫生管理不到位、文体活动匮乏。没有业委会,业主呢,更是孤掌难鸣。遇到涉及小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各方意见无法统一,物业与业主彼此“拆台”、互不配合,小区问题还是摆在那里,得不到解决。

如何破解小区物业与业主日益加剧的矛盾和投诉不断的困局?东区街道桥岗社区党委书记顾妙琪表示,小区的问题,需要小区众人商量解决,关键是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因此,2019年起,桥岗社区党委,率先推动搭建由社区党委引导、居民区党支部主导、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四方平台”。

但在探索初期,“四方平台”运行并不顺畅,各方争论不休,业委会经常数落物业,物业代表无法落实,会议无序且没有效果。社区党委发现问题后,发挥小区党支部作用,挖掘和推荐党员依法进入业委会,并分别多次强化与物业公司、业委会沟通,共同商定“四方平台”议事规则,形成“集、议、决、督、评”五字诀。同时,持续建强党支部、选好业委会代表、培育党群志愿服务队,小区很多问题通过“四方平台”得到解决,有效构建共议、共商、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格局 。

如今,在朗晴假日小区的四期地下车库,现场车辆停放有序,各种指示牌指引清晰,地面锃亮崭新,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已经交付使用十余年的地下车库。朗晴假日第一届业委会主任陶小贺介绍,以前朗晴假日的车库设施陈旧、路面坑洼,改造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当时大家在改造的方案上存在分歧。

分歧不化解,议题无进展。社区党委得知情况后,通过“四方平台”促成20余次的沟通协商,达成以“物业出资+业主自筹”的资金筹集方案,车库改造工程筹集180万项目资金,实现881个的车位改造全覆盖,车库翻新改造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朗晴假日小区地下车库焕然一新。

成效提升:不断健全小区“四方平台”协商共治机制

桥岗社区朗晴假日小区通过“四方平台”的治理格局,是东区街道小区治理协商共治机制探索实践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东区商住小区达到190个,楼栋总数3756幢,常住人口18.1万人,小区治理领域问题日益凸现。东区街道推动桥岗社区、东裕社区等先行先试“四方平台”协商共治机制,以“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走出了一条通过协商式议事、服务型治理、组织化参与破解矛盾难题的新路。

东裕社区的朗晴轩小区,前期没有成立党支部和业委会,基础设施老旧,环境脏乱差,成为了治理的难题。东区街道东裕社区党委书记邱芭琳介绍,社区党委积极探索“1+2+2+N”治理模式,以社区党委为指导,第六、第九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协同管理,融合N支志愿服务队,依托四方议事平台——红心共治议事厅,推动小区事务共商、服务共抓、矛盾共解。近期,小区的“坑洼路”变“沥青路”是朗晴轩小区通过“四方平台”协商共治,实现居民自治的又一成功缩影。

据悉,2020年以来,东区街道先后在朗晴假日、朗晴轩等11个试点小区中搭建 “四方平台”,同步推动社区党委建强小区党支部、选好业委会,推动小区党支部委员、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两代表一委员”“党员群众智囊团”、共建单位等引入小区议事协商工作中,“四方平台”联席会议参与人员中党员比例逐步提升。

小区党员、业委会成员主动向小区居民亮身份,通过网格巡查、入户走访、微信群征集等途径,收集小区居民问题诉求近3000项,按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流,对居民呼声高、能推进落实的340个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酝酿,在每月定期召开的“四方平台”联席会议上提出协商方案,陆续解决了朗晴假日小区地下车库改造、朗晴轩小区“沥青路”铺设、星月居小区电房升级等一批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物业类12345服务热线平台、信访投诉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方平台”共治议事协商。

全域推广:让协商共治之花竞相绽放

在“四方平台”工作推进会上,东区街道印发了《东区街道党建引领商住小区“四方平台”协商共治十项措施》,并部署了“四方平台”推广工作、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推进工作。接下来,东区街道将全域推广和完善小区“四方平台”协商共治机制。

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表示,实践证明,“四方平台”是加强小区治理的重要抓手。但是也要看到,小区议事协商机制建设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议事协商主体积极性不高,议事协商能力不够,议事协商程序不够规范,议事决议难落地,议事结果缺乏监督等。深入推进小区治理“四方平台”,仍需创新突破、久久为功。

他提出,要聚焦“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区议事协商场室、建立一项小区议事协商规则、搭建一个议事协商组织架构、组建一支小区议事队伍、完善一张服务事项清单、健全一套议事协商运行机制”等“六个一”,坚持改革创新、扬长补短,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着力提供制度支撑,逐步提升“四方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同时,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城建局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四方平台”推广工作的指导,定期督导调研,加强部门、社区之间的联动,确保“四方平台”协商共治机制在基层推行得更加顺畅、更加高效、更加接地气。要推动“四方平台”联席会议与社区党委党建联席会议有效衔接,上下联动健全小区事务处置机制,有效打通工作链条。

“小区治理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参与的‘大合唱’。我们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多到一线听取群众对‘四方平台’的意见建议,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合力,共同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周俊峰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侯玉晓 通讯员吴冬柏 何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