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提升为辖区内居民服务的能力,浒墅关龙华(苏钢)社区社工室持续推进社区治理氛围从“他治”向“自治”转变,以“N”志愿服务为引领,挖掘、利用志愿者骨干力量,引导居民成立自治团队,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区治理工作,不断激活社区自治的“神经网络”,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依托网格管理 齐心共建促成长

牢牢依托网格力量,凝聚居民党员、巾帼志愿队、爱心商户等各类群体不断充实志愿服务队伍,龙华社区社工室目前已建有龙华志愿队一支,下分“爱心桥”组团志愿队、“红邻”志愿队、巾帼志愿队、红叶花园小区志愿队、峰誉庭平安志愿队等9支志愿队伍,志愿者注册三百余人,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50场,做到活动有参与,平常有服务,月月有行动,着力将志愿服务行走在一线,共建在网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辖区内主要以拆迁房与商品房小区为主的实际情况,在社区治理中,不断探索“1网格+N志愿者”模式,实现一小区一个志愿队,一个网格N个志愿者,志愿服务覆盖全社区。立足于“特瑞花境”项目,组建“耕护·咫尺青绿”园丁公益主理人。通过前期调查、四方协同,制定详细方案,立足于红叶花园一区志愿队,收纳20余人成为公益主理人,运用4个步骤开展工作,即宣传氛围、增强意识;互动小组、建言献策;党建引领、维护设施;志愿巡逻、常态养护。“特瑞花境”得到了细心呵护,绿色生态美丽的小区花园收获了多方的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动党群联合 增能提效显本领

社工室牵头,组团共建“爱心桥”等志愿团队,邀请机构专家、优秀社区书记、业界大能等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志愿赋能 聚力前行”增能培训,以“志愿者+”赋能基层治理,从如何组建志愿者到如何高效实现志愿服务等,从社区工作人员到志愿者骨干,从组团志愿组织到小区志愿队,以“小队伍”推动“大服务”,实现志愿者的增能提效,为打造“幸福里”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依托于“1⊂3+N”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在招募党员、退役军人、五老等担任小区“幸福里管家”,创建“1名管家联络服务3层住户,带动N名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发挥“N”的能动作用,将志愿者的功效落到实处,由居民担任,居民服务,居民推动,激活网格内生自治动力,致力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美好生活的“合伙人”。对于社区内独居老人、困难群体等,建立人员名录,实施结对志愿者帮扶,提供定期电话访问、上门巡视、精神慰藉、协助解决问题等志愿服务,惠及老年人等各类群体800人次,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需求为导向 便民服务进万家

由社区主导,居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参与,立足于居民小区公共场地、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打造“百事服务团”便民服务项目,以“摆摊设点”的方式集中开设了多个志愿便民服务“窗口”,由志愿者们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义诊、磨刀、配钥匙、修小家电、义卖等多项便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事服务团”聚焦于社区居民的“微小”需求,由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入户走访机会,收集群众需求,形成服务清单。根据清单事项开展长期稳定的服务项目,从而实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理念,由企业提供赞助,社区提供辅助,志愿者提供服助,让社区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目前已收集需求60余件,吸引300多人参与,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

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合力量,是五社联动的主体之一,更是社区凝心聚力,幸福共享的表现形式。接下来,浒墅关龙华(苏钢)社区社工室将深入五社联动,从多元共治方面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从而破解社会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路径,激活基层治理“神经网络”,擦亮为民“底色”。(通讯员/曹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