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中国南海研究院、华阳海洋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南海的历史与法律”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中国南海研究院、华阳海洋研究中心、国际投资仲裁争端解决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外交学院、华侨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印尼帕贾查兰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智库、高校及相关涉海管理部门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代表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出席会议。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致欢迎辞,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荣誉访问教授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

王胜表示,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航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人民发现并开发利用南海诸岛,《更路簿》等各种文献以及考古文物鲜明记录了上述历史。历代中国政府不仅将南海诸岛绘入版图,而且实施了天文测绘、军事巡航等主权行为,这些都有中国历代地方志、官方地图,及其他政府组织编写的官方文献等可以佐证。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的航海文献、地图海图与国家档案等资料中,也记载了中国开发利用、管辖南海诸岛的历史。

但是,近年来部分南海争端国和域外国家为了达到全面否定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利主张的目的,采取歪曲历史事实、片面选择性地解读国际法以及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法,在多边国际场合及国际舆论场上推介自己的主张,讲述他们所谓的“南海故事”,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海洋权利。最后,他强调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强加于任何争端一方的解决方法是行不通的,当事国间的磋商谈判才是切实可行的正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

吴士存认为,不能脱离历史谈南海问题,随着越、菲、马等南海声索国与域外势力在南海研究的历史与法律问题上的“合作”与勾连日益紧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认知战”“舆论战”“法律战”挑战已经非常严峻。他强调,持之以恒地聚焦南海历史研究重大前沿领域,启动以史实为依据、以还原南海历史真相为导向、面向国外受众、全面系统的南海历史研究已刻不容缓。

吴士存表示,回顾我国的南海历史研究,老一辈学者的辛勤耕耘,虽然留下了汗牛充栋的丰富史料和研究成果,但仍难免存在一些局限和遗憾。一是研究视角和方法创新不足,未与国际南海研究前沿对标或接轨,特别是忽视了历史学和南海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二是史料挖掘不够全面和充分,尤其对近代西方航海文献与海图、近现代西方国家档案等第三方史料的挖掘利用尚存在拓展空间。三是对国际上故意扭曲或带有误导性的涉南海历史研究未能及时有利有据和持之有恒地进行“消毒”和斩草除根。四是历史研究与法律研究未能进行有效的融合与创新,甚至有时相互割裂。

最后,吴士存建议,推进南海历史研究,必须着眼与多学科融合发展,尤其是历史与法律研究的整合。此外,他还强调南海叙事构建和话语权建设应是当前及今后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荣誉访问教授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

安东尼·卡蒂表示其于2011年至2018年访问了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查阅了19世纪末以来,有关南海诸岛所有权问题的档案,厘清了西方主要国家对南海归属的认识和判断脉络。

卡蒂指出,英国和法国档案均支持西沙群岛的主权属于中国的。英国档案同样支持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主张,而法国档案对南沙群岛的调查记录确认了中国人在该地区的活动,同时法国也否认了他们在南沙的任何活动都代表了越南。在1900年至197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和法国等这些国家档案和中国本身的相关历史档案一并为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历史法律证据。

本次研讨会为期一天,与会专家主要围绕“围绕南海诸岛的主权”“南海历史档案的政治和法律意涵”“南海仲裁案裁决再评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此次会议在映日、YouTuBe进行全程直播,在线访问量达近千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