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被认为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优劣的“金标准”。但有很多糖友反映,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总是高,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治疗呢?为此,我们约请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中心的主任,为大家做一个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里的葡萄糖和红细胞里负责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化学物质,可反映人体近2-3个月的血糖整体控制情况。因此,当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偏高时,一般说明我们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欠佳。

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是由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共同构成,现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其的贡献不尽相同。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时,一般说明我们的空腹血糖水平长期未达标;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接近正常值却仍未达标时,可能是我们近期的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还受红细胞寿命的影响,若患者红细胞寿命延长,会增加葡萄糖和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也可引起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还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妊娠、糖尿病肾病、高胆红素血症、长期酗酒等因素,亦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总是升高的糖友应注意相关疾病的筛查。

我们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与并发症有密切联系。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佳,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引起血脂和血液粘稠度的增高,增加心脑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的糖友,应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建议,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限制主食、烹调油、肥肉等的摄入量);合理运动(坚持餐后适量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控制体重(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为中心性肥胖。积极控制体重,有助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等,同时,须严格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日常监测。如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理想,或糖化血红蛋白长期偏高的糖友,应及时辅助药物治疗,尽快促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临床中,针对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糖友,我院多采用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病情、合并症、异常体征等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有效降低空腹/餐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促使糖化血红蛋白尽快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