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纪录电影《同学们》分别于香港、深圳举行首映礼。影片采用分区域发行模式,从粤港澳大湾区出发,之后将陆续在北京、福建、江浙、四川等地上映。

据悉,电影《同学们》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实材料为剧本基础,采用剧情式纪录片(docudrama)形式呈现历史感人故事。影片在韶关、云浮、广州、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实景拍摄当年受抗战影响的华南学校旧址以及各校现状,并对当年的亲历者或其家人进行专访,重述抗日战争时期,广州、香港等地相继沦陷,在家国陷于危难之际,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数十所高校和中学,辗转迁到粤北等地坚持办学复课、求学、传播知识和文化,培育出包括文学、艺术、物理、植物、天文、地理等杰出学者的故事。

影片再现抗战时期华南学校在遍地狼烟中坚持办学、求学的珍贵历史,是一次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台湾地区教育影响力和根脉的深刻探寻,进一步印证了粤港澳及台湾地区教育的同根同源。当年烽火逆行的40多所学校,已发展成为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院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惠州学院等,以及香港的岭南大学、澳门的培道中学和台湾的东吴大学等知名院校。

影片在云浮拍摄期间,曾来到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前身)的办学旧址之一——罗定梁家庄园等地实地拍摄,记录当年的办学旧址及各学校现状。梁家庄园是华南迁校办学里鲜有的迄今为止仍保存完整、曾用作教学的建筑,成为抗战时期幸免于难的奇迹。

首映礼上,主创团队分享了影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在韶关、云浮、港澳等地拍摄的难忘经历,并呼吁大家前往位于韶关、云浮等地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到当年的办学旧址看看,亲身感受先辈们于战火中救亡图存、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赤诚之心。

【记者】朱雅渝

【编辑】李满盈 郑宇健 区云波

【校对】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