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悉尼奥运会的场馆建造花费了4600万澳元,结果非但成本没有捞回来,反而还赔了不少,最终迫不得已,悉尼政府不得不把场地拆了卖铁。

而许多人都想到了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当初建造的时候就花费了34亿人民币,如今已经成为了北京最出名的景点之一

然而人们也有许多疑惑,花了这么多钱修建的,如今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巢的创建故事

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这无疑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为了这一日,中国奋斗了十几年,一次又一次积极申请,终于得到世界认可。

在欣喜之余,中国政府也意识到必须在7年时间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奥运会主场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反复比较,一份设计方案脱颖而出,那就是外形酷似“鸟巢”的国家体育场,这个方案一经选定,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大家猜测未来场馆的样子。

2003年底,设计方案终于面世,由瑞士贺塞尔事务所设计,外形如巨大的“鸟巢”,寓意生命孕育、希望播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巢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文明“巢氏”的概念,“巢氏”代表着人类开始有固定居所的文明进步,建立鸟巢体现了对中华文明始祖的纪念。

方案公布当天,事务所门前涌现记者,所有媒体争相报道这个惊世之作,贺塞尔事务所的员工们为自己的设计骄傲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文化中的巧妙元素,并将其划为场馆的设计理念,这种文化自信为后来鸟巢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工程质量,建设方采用多项顶尖技术和材料,如鸟巢钢这种优质但厚度仅110毫米的钢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组建高水平项目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畏艰辛,克服种种困难,日以继夜地建设这座奥运梦的殿堂。

在施工过程中,团队之间频繁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使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可以说鸟巢的建成集聚了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3月鸟巢正式竣工,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内部设8万个座位,总投资高达34亿元。

这个数字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质疑这样“奢侈”的场馆会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外界质疑,中国政府经过论证,坚持按原计划建设鸟巢,与一些国家不同,中国拥有广阔市场和旺盛文化需求,这样标志性的场馆奥运会后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不会闲置荒废。

事实也证明,鸟巢在奥运会后继续举办大型赛事和文艺演出,其经济和文化效益巨大。

鸟巢的创建历程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与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量。它展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立体、活力四射的中国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巢的创建时期的困难

当北京鸟巢体育场在2008年建成时,世人都为之惊叹,这个独特造型的体育场馆,彰显了中国在建筑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然而,对于建造者来说,鸟巢的路途并不轻松,面对极高的设计难度和创新要求,建造团队不畏挑战,以不懈的工匠精神,终将这座“鸟巢”完美落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鸟巢的最大难题,在于它需要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体育场馆,完全没有内部立柱作为支撑。为此,设计团队选择采用外部的网状钢结构来承重。

这种设计极大考验了结构的稳定性,也对钢材的强度提出了极高要求,经过反复论证,设计者选用了一种名为“鸟巢钢”的全新低合金钢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钢材制作复杂,经过多次试验才确定其强度指标达到高端标准,每个部件的厚度仅110毫米,却能承受数千吨的巨大压力,这在当时的建材业是划时代的创新。

在具体施工上,鸟巢的网状空间狭小,大量工作只能靠人工完成,据统计,前前后后约有几万名建筑工人聚集至此,以传统手工方式完成搬运和焊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工期也不断缩短,为控制成本,建造者还融入了许多当地建筑传统的设计元素,如对称布局、黄金分割比等,这使鸟巢兼具东方韵味与国际范儿。

尽管建造团队做足了准备,但鸟巢的总成本还是超出了预期,从2003年开始积累的各项费用,最终导致这个“鸟巢”耗资高达34亿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光是建设费就超过30亿元。另外,为配合“绿色奥运”理念,场馆还使用了大量新能源和环保设备,这也增加了不少开支。

然而,昂贵的建设成本并非鸟巢的全部开支,据报道,奥运会期间,鸟巢并没有实现盈利,反而亏损了24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为保证场馆设备正常运转,每年还需支付约8000万元的维护费用,高额的维修支出与持续亏损,让鸟巢的日常消费远超人们的想象。

面对此,外界不免对鸟巢的巨额花费产生争议,有人提出拆除鸟巢,以节省维护费用,但这绝美的“鸟巢”已成为北京的新地标,更是中国建筑创新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其建设过程多么艰难,多么需要昂贵的资金支撑,只要它最终成为世人瞩目的精品,就值得所有的努力与投入,或许正因建造艰辛,人们才会更加珍惜拥有。

当鸟巢刚落成时,北京市民纷纷前来打卡留念,大家对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充满好奇和兴趣,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举行后,它的知名度更是一路飙升,成为新兴网红地标,随后几年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都会热闹非凡,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奥运会结束后,鸟巢的日常运营并不像预想中的那么成功。尽管作为国家级体育场馆,它承办了许多重大赛事和演出,但高昂的维护成本与庞大的场地,使其商业价值一直难以充分发挥。即使引入各类商业设施,鸟巢的日常收入也很难覆盖巨大的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北京市民的热情也渐渐消退,鸟巢周边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这也限制了市民的重复消费。

一些评论认为,鸟巢过于注重外形,而忽略了功能的延伸,它就像一个“只美不实用”的艺术品,缺乏日常生活的亲和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最初的热潮过后,鸟巢逐渐变得冷清起来,除了重要活动期间,很难看到大批游客,这无疑加重了鸟巢的运营压力。

一些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挖掘鸟巢的文化内涵,丰富场馆内容,让市民有持续参与的愿望,只有让“鸟巢”成为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实现艰难建设的本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巢或许不完美,但它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建筑业的进步。它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翱翔在北京的上空,见证着中国的变迁。

无论未来如何,2008年它带来的震撼与骄傲,都已深深烙印在国人的记忆里。对建造者来说,完成鸟巢是一段不平凡的旅程,无数工匠化身为这座巢的筑梁,只为国家的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巢的非凡意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拉开帷幕,鸟巢这座体育场馆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眼球。如今,15年过去了,鸟巢不仅成为北京的新地标,更承载了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当年,鸟巢的建设就饱受争议。高达8000万元的年维护费用成为了开支上的沉重负担,2009年,鸟巢的年营收仅有2.1亿元,与支出严重失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运营压力,鸟巢进行了改造升级,增加了主题展区、蜡像馆等内容,并大力招揽演出活动。

这些创新举措获得了回报,2018年鸟巢的游客数量超过3300万人次,如今鸟巢的年营业收入已达近2亿元,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鸟巢的建设耗资高达34亿元人民币,其巨大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引发了广泛争议,2008年正值全球经济危机和汶川大地震之时,中国经济面临困境。

所以鸟巢的建设在当时也被吐槽为“面子工程”,但是中国政府并未就此放弃,因为鸟巢建设的意义远超经济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更是一个对世界的态度,彰显中国的实力和决心。通过奥运会,中国终于赢得了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机会。

当然,讨论鸟巢的意义不能局限于商业收益。这座建筑首先是一个文化符号,在北京市中心屹立15年来,它见证了中国的进步与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中国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展现实力,获得国际认可,如今它仍是展示中国开放包容理念的窗口,从单一的体育场馆,鸟巢逐步转变为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平台。

鸟巢独特的建筑设计引发全球关注,成为新兴中国形象的代表,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寓意团结友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巢在北京的中心位置屹立15年,鸟巢见证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变迁,也展示着当代中国的面貌,如今它已成为北京新地标,与故宫、天安门并驾齐驱,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巢也承载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它奠定了中国在体育领域的地位,为后来的冬奥会、各类赛事提供了场地保障。

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应用石墨烯等新材料的鸟巢再次展现科技实力,鸟巢不仅是体育场馆,更是艺术建筑,它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如今的鸟巢,已经超越了一个场馆的属性,成为展现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丰碑。

它见证着中国在新时代的崛起进程,它的存在极具历史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振兴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