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26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预备,起飞!”6月25日下午,在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办事处的地面停车场,随着飞手的操作,一架运载无人机吊运起了重达数十公斤的无人机机场,稳定起飞,运往楼顶,同时旁边还有两架无人机协作飞行,保障机场搭建工作顺利进行。这无人机“兄弟”协同工作的一幕,出自于罗湖区无人机机场搭建现场。

记者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无人机资源管理和调度保障工作方案》,去年以来,罗湖区积极推进带机库无人机设备的规划建设工作,目前,罗湖区已部署4台无人机机场,并计划于近期完成罗湖区所有街道的机场建设工作。届时,罗湖区的巡查巡检和数字孪生底座数据更新都可以定时定点进行作业,各个街道的无人机机场将实现远程无人值守作业,为精细化城市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部署的正是罗湖区翠竹街道无人机机场。“鉴于现场部署区域环境复杂,无法进行常规的人工作业,因此该机场的运输安装创新性地采用多种类型、功能的无人机进行协同工作。”承担此次安装部署工作的深圳市武测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小博告诉记者,此次机场搭建,先采用挂载了相机的大疆Matrice 350无人机对街道辖区进行三维测绘、选址,发现由于顶层平台过高,以往的人工作业较难操控,于是选取了大疆运载无人机FC30,把重达34公斤的无人机机场吊运至楼顶,在这过程中,由Matrice 350无人机搭配喊话设备进行现场指挥作业,顶楼部署人员做好空吊接收。此外,还有一台摄影无人机在空中进行全程影像记录。3台无人机组成的“兄弟团”,各司其职,保证了无人机机场的顺利搭建。

翠竹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黄虎城表示,翠竹街道无人机机场搭建完成后,无人机作为街道的“巡航员”“测绘员”“安全员”,将应用于街道市容秩序、违法建筑、交通秩序、山火巡查、边坡巡检以及街道临时指定巡检等方面,提升街道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以及应急方案的数据支撑。

潘小博表示,无人机的“低空视角”巡查,既实现了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监管成本。比如,在翠竹公园,以前工作人员人工巡查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如今无人机可以作为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飞一趟只需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趟巡查。无人机有效弥补了巡查工作盲区,做到了“天上、地下”协同配合,实现了立体化、网格化巡逻防控,以助力全面无死角构筑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