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可口可乐死守120年秘方,却因为印度险些守不住秘方,明知印度不欢迎他们,还偏要硬闯印度14亿人口的饮料市场,印度果断出台无赖政策应对。

印度为什么不能和可口可乐和平共处?他们真的只是为了可乐配方才出手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啃不动的“硬骨头”

可口可乐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上世纪70年代退出印度市场之前,一直是印度各个收入群体比较喜欢的饮料。

无论是身份高贵的人还是贩夫走卒,都对可口可乐的味道很满意,甚至印度市面上没有一款饮料,可以撼动可口可乐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

但上世纪70年代,可口可乐在印度饮料市场占据将近9成市场份额后,印度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再这么发展下去,他们本土的饮料企业难生存。

信源:观察者网1970-01-01《印度一邦干旱于是百万零售商抵制百事和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政府还没出手,印度零售企业就坐不住了,超过100万家零售商宣布,他们不再购入和销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他们的本意明明是保护本国碳酸饮料企业,但这不是一个合适的借口,想要让这件事引起广泛关注,还得找个高级的借口才合适,比如印度农业发展。

印度组织抵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活动的单位的人表示,印度农民因为干旱无法灌溉田地,但跨国可乐公司却还大量使用他们的水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甚至还能详细的指出,跨国公司是从印度河流取水制作碳酸饮料,引来当地媒体关注后,经媒体一渲染,可乐公司就成了威胁印度3亿3千万民众生存的罪魁祸首。

但可乐公司生产可乐的行动完全合理合法,还默默为印度泰米尔纳德邦2000个家庭提供了就业岗位,无论从哪个角度他们都没有错。

可泰米尔纳德邦却寻找其它理由要赶走可乐公司,比如可乐公司的生产要消耗大量甘蔗,他们为了满足可乐公司需要不得不大量种植甘蔗消耗水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种甘蔗,可乐公司每生产一小瓶可乐就要消耗掉1.9升的水,如果把种甘蔗种植环节、可乐生产环节生产的水加起来算,可乐公司平均生产一瓶可乐,就要用掉印度400升水

他们的调查结果有理有据,就是要把可乐公司从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挤走,但《印度斯坦时报》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抵制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活动,还是要消费者发起才名正言顺,而印度零售经销商、饮料商属于“参赛人员”,他们对可口可乐公司的控告是不能作为参考的。

可无论如何,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上世纪70年代还是退出印度市场,这次他们退出市场的原因不是浪费水资源,而是有关配方这个方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人的钱还得印度人挣

1977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不愿意交出配方,和印度有关单位没有谈拢,不得不退出印度市场,从此印度的碳酸饮料市场就出现巨大空缺。

而坎帕可乐隆重登场,无论是营销还是口感,没少借鉴可口可乐的成功经验,迅速获得一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批年轻消费者已经步入中年,坎帕可乐也成为他们这代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信源:环球网2023-03-13《“伟大的印度味道”,印度“国民可乐”坎帕可乐将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坎帕可乐还是脱不掉它“高仿版可口可乐”的外衣,1993年记吃不记打的可口可乐王者归来,直接凭实力取代坎帕可乐的地位。

印度和可口可乐之间的斗争也没有结束,2003年,他们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又打一场硬仗。

因为印度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公布了一份报告,显示可乐中含有杀虫剂等有毒物质,毫无疑问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信源:中国青年报2003-08-12——《印度可乐风波闹上法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人民根本不关心可乐里的农药含量,到底是不是比欧盟规定含量水平高出36倍,可一提到可口可乐对人体有害,他们立刻就来精神了。

他们难以接受信任已久的可乐产品质量有问题,果断跑到印度街头展开“砸可乐”行动,而印度相关零售企业也果断跟上这波活动不再出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甚至连印度公共利益团体都没闲着,直接向法庭上交请愿书,表示他们的市场上不应该再出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质量检测报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们无需进行任何解释,可他们考虑到舆论影响等方面的问题,罕见召开新闻发布会为自己辩解。

他们的辩解也很简单,就是自己的可乐里面没有任何农药,就算是有农药,也不能怪他们,要怪也要怪印度过分使用农药,给整个食物链里都留下了农药。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公司边拿出证据边解释,表明自己没有违反任何相关规定,才终于迎来几年喘息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年都没对可口可乐出售的印度,2006年却整了个大活,比如命令可口可乐索要配方。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美国公司才终于回过味来,发现印度兜兜转转,还是没放弃向他们索要百年配方。

可他们对配方的保护格外看重,甚至把配方存放到保险柜里,但凡是要看一眼这个配方的人,都要经过董事会等单位的层层审核。

信源:北京晨报2006-08-08《印度最高法院命令可口可乐公布配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自己人看一眼配方都如此艰难,不难理解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是把配方当成自己的命来保护,可印度最高法院却偏要打他们配方的主意。

甚至他们还限可口可乐公司4周之内做出答复,而可口可乐公司果断选择避开印度锋芒,印度坎帕可乐也因为可口可乐退缩再创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印度无论如何拍击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都无法拒绝美国为他们投入的外资,无论是10亿美元还是5亿多美元投资,他们都招收不误。

除了美国公司,印度也没有理由拒绝来自我国的投资,但印度却停购我国能源设备,直接帮我国准备在印度投入1837亿人民币的计划将化为泡影

信源:中国能源报2020-07-04《我国计划投资印度1837亿,印却再做错误决定:停购中国能源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能促进企业发展,一味地保护本土企业,反而无法帮助本土企业成长,无论任何时候,我们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以正当的方式开展生产和销售活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