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题材增量,顾名思义便是要加码创新赛道。

一方面,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介环境下,观众偏好日渐区隔、分化。适配分众审美的创新题材剧集结合长尾效应,可以激活可观的商业价值。

以漫改热血题材剧为例,它立足于“热血漫”的粉丝基本盘,面向更广泛的偏爱想象力消费的年轻受众。

前者黏性高、忠诚度高,保证圈层内热度;后者体量大,对创新表达有高宽容度,是“破圈”的催化剂。两者相加,让漫改热血题材剧成为了值得突破的创新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考虑到剧集艺术内在的大众文化整合力,它也有可能带领分众题材从亚文化领域进入到主流商业赛道。

国产悬疑剧,经历紫金陈小说、东北悬疑文学热潮的推动,如今就走在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轨迹上。

那么在刘慈欣小说引领的“科幻”热潮中,下一个成为主流的创新题材,为什么不能是科幻呢?

事实上,从漫改剧《少年歌行》《异人之下》凭借想象力和奇观呈现先后征服观众,到悬疑短剧《新生》和精品悬疑剧《微暗之火》凭借紧凑情节、复杂结构和电影质感实现突围,优酷已经证明了漫改热血题材、悬疑题材有重大探索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优酷今年的布局中,扩大题材增量的努力还在加码。

漫改剧赛道有《少年白马醉春风》《凡人修仙传》《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悬疑赛道有《雪迷宫》《边水往事》《沙尘暴》;科幻赛道有刘慈欣监制的《梦之海》,以及《灵笼》《我们生活在南京》《泰坦无人声》《夜的命名术》等一系列知名科幻IP;另外还有男频权谋剧《藏海传》,新派武侠剧《暗河传》,以及与正午阳光合作的根据《七侠五义》改编的《雨霖铃》都在储备之列。

不过,创新和守正从不矛盾。从平台层面而言,“穿越周期”并不能只靠创新赛道。高打高举的“国之大剧”,是剧集行业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如果结合优酷今年发布的片单来看,由编剧申捷、导演张永新、文学顾问刘和平共同打造的,讲述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一生的《阳明传》;由编剧刘恒、导演郑晓龙联手打造的,展现北京“中轴线”和故宫营建的《天工之城》;以及根据张平同名小说改编、李路导演执导的反腐题材大剧《换届》等剧集,都属于强调文化与价值传承、追求艺术表达突破,并且有潜力成为“国之大剧”的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