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来华访问,我国也是尽心的招待了这位友好的访客,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其乐融融,但随后江青的一句话却问懵了尼克松,事后,尼克松对江青做出了八个字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这是怎么回事呢?江青当时到底说了什么,尼克松又是怎么评价江青的呢?点个赞,我来给您讲述尼克松对江青的八字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跌宕起伏,首先就是抗美援朝,当时美国想要借助着朝鲜对中国产生威胁,毛主席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便坚决的决定出兵参战,这场战争也让中美两国的梁子彻底结了下来,尤其是美国的飞机大炮都没能打赢中国的小米加步枪,这更让美国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不光是如此,60年代中期,美国又发动了美越战争,越南自知不敌,便向我国发出了求援,有了上次抗美援朝的胜利,我国这次也更有决心与经验了,于是又一次的开始了抗美援越,这次战争当中,我国总共投入了32万的兵力,援助越南物资超过一百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方的加入让美军很快就支撑不住了,最终铩羽而归,本来中美在朝鲜战场上结下的梁子还没了呢,这下子中美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跌入了冰点。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苏联的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中方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不仅撤离了派来协助中方研究核武器的专家,还在很多问题上都与中国发生了分歧。尤其是在赫鲁晓夫访美之后。

当时赫鲁晓夫访美之后直接来到中国参加国庆典礼,在闲聊的时候,赫鲁晓夫总在无意间透露出对美国的欣赏,但赫鲁晓夫如此行为无异于与虎谋皮,毛主席看在与苏联多年的情谊上,奉劝了赫鲁晓夫几句,让其小心美国的糖衣炮弹,但赫鲁晓夫早就已经沉溺于美国的温柔乡,对于毛主席的话毫不在乎,在他回国之后,还公然的说,有些人就像好斗的公鸡。至此之后,中苏关系宣告破裂,当时美国与苏联是国际社会上的两大强国,中国与美国的恩怨由来已久,如今与苏联的关系又破裂了,这让毛主席不禁担忧起来,在新中国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同时得罪两大强国,显然是一个不太明智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苏之间是有着思想上的分歧的,这种分歧很难修复,而中美之间则是源自于历史的累积和国际形势的被迫,美苏向来是竞争对手,中苏关系破裂后,中美关系就开始变得有趣了起来。尼克松登台后,他在多个公共场合都表达了想与中方开展密切合作的意愿。由于中美之间没有建交,也就没有有效的沟通方式,所以尼克松还请求了其他国家作为中间人表达想与中国共同发展的意愿,我国对于美方的这个请求也是欣然同意,周总理还对尼克松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可以来到中国做客。尼克松得知后,也一口同意下来。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开启了自己的访华之旅,当他正式到达中国,与前来接待的周总理握手的那一刻,全球各国都被这历史性的一幕震撼到了,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出席会谈,接待工作也基本上是由周总理和江青来完成的,江青作为主席夫人,在这种场合出席,也是在表达着中国对于中美关系之间的态度,在随后的会谈中,周总理与尼克松一同踏入了会场,或许是觉得穿着大衣不太适合这个场合,又或许当时的会场有些燥热,周总理将自己的大衣脱了下来,但由于自己的胳膊有伤,脱下大衣的时候显得有些困难,尼克松看到后立马贴心的帮助周总理脱下了大衣,这一幕十分和谐,美国民众在看到自己的总统如此善良后,也都十分自豪开心,并对于与中国的关系抱有积极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与毛主席在其卧室的会面让尼克松无比震惊,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数不尽的珍宝,但作为一国主席,他的卧室竟然如此简朴,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具,尼克松随即主动伸出了手与毛主席相握,两人的会见也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了。会面结束后,江青还陪同尼克松一起观看了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观看的过程中,两人聊了很多文化方面的话题,江青还提到了一些美国方面的著作,这让江青在尼克松心中的地位不禁提高了几分。

但就在演出快要结束的时候,江青却突然开口说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早点来中国呢?”尼克松听后并没有回应,只是装作没有听到的样子,继续欣赏舞剧。不过,这倒不怪尼克松不回应,首先,中美两国的关系实在是太敏感了,之前还有着很多历史原因,所以尼克松不可能轻易的来华访问,他必须要确认中方是否也有让两国关系缓和的想法,但这些话题尼克松肯定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所以不回应才是最好的回应。再说江青,她问出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与中国的好客思想有关,她想表达出相见恨晚的一种问候,可这句话用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显然有点草率了。

事后,尼克松对江青做出了这样八个字的评价:“咄咄逼人,权力欲强。”不得不说尼克松的这个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之后的“四人帮”事件也验证了尼克松的评价。好在,华国锋及时认识到了江青等人的错误,没有让她们得逞。看完之后,您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