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健康学(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黄开斌)

【健康学有一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不是去改变病毒或病症,而是旨在改变人体的体质或内环境,让病毒或病症适应不了身体的内环境或体质,从而无法存活下去。】

现代医学和医疗是越来越先进了,但离健康的目标却越来越远,并致使一场世界性的医疗危机和健康危机一直持续着。

故唯有提升思想维度,回归健康大道,创建健康学体系,并秉持辨证施治、固本培元、扶正祛邪、调和平衡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这场旷日持久的医疗危机和健康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黄开斌接受媒体采访资料图

那到底什么是健康学呢?

简要地讲,健康学就是关于健康的学问,具体点讲:健康学是研究一个系统(组织系统和生命系统)的自组织平衡机制和自我存续的生机活力(自强不息活力或再生能力),以及这个系统在应对外在大系统变化时所作出的一系列自我应激适应过程和应变能力。

更进一步地说,健康学是研究天、地、人的学问,也就是探究天网、地网和人网这三大网络系统彼此之间,以及每个系统(尤其是人体系统)的自主平稳运行机制和自我演化规律,甚至包括历史周期律及生命周期律等学问的知识体系。

由此可知,健康学既是一门自然学科,也一门社会人文学科,还是人体学科。

它涉及人的身体、精神、心灵、人文、伦理、道德,以及天文、地理和社会,乃至政治、经济等领域,是一门超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历史地看,道家、儒家、法家和佛家等诸子百家都可以说是关于健康的学问。

而且,健康学是包括医药学在内的大学科,涉及各家各派。

中华文化有:道、儒、法、农、工、商、墨、医、兵等各家,而医家是仅仅只有等到生命或组织系统出现故障了,才有所作为。

另外,医学和医术并非医者独占专用,而是应该象其他各家一样去教授或指导人们学以致用。

有病的确是需要治,但首先应该是自己懂得或学着自治,然后才寻求医治,更宽泛的甚至还有法治和政治。

有病更需要养,“三分治七分养”,养病可是占七成。

对于健康学,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依据人的形、气、神三个维度分别创立脊柱健康学、脏腑健康学和心性健康学三门基础理论学科,而从应用层面,又设立了自主健康学、慢病康复学和健康养老学三大门类(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解决健康问题肯定不是就只有医学(包括现代医学、中医和其它医类)与医疗这些工具和方法。

还有其他很多的、甚至更先进的工具和更智慧的方法值得人们去探究和研发利用。

同时,还要提醒的是,健康学如同经济学,经济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家庭乃至个人发展的基础,需要不断地去建设和发展提升,同样,健康就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家企业、一个国家或任何一个生命体发展存续的基础,也需要不断地去建设和完善提升。

健康学创立的宗旨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包括厚生、强生(或养生)和卫生;也包括正心、正气和正形;以及预防、保健和治病等。

更关键的是,健康是大家的事,健康学是要适合于大家学。

故健康学应该成为全民的必修课,因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自主自觉自治健康,只要全民的健康知识普及了,健康素养提升了,健康水平也就提高了。

也就是说,健康学旨在“要让每个人学习并注重建设和增强自己的健康水平”,只要自身的健康能力建设强大了,就可以降维来化解疾病问题,且生命也有了保障。

这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主旨思想。同时,即便是治病(无论自治还是他治或医治),则也应该是强调以和为贵,扶正祛邪,以平衡为期的原则,即注重运用调和调理手段或中草药的偏性来调节纠正人体的偏性,使得人体被破坏的平衡重新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况,并让疾病在人体里找不到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健康学有一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不是去改变病毒或病症,而是旨在改变人体的体质或内环境,让病毒或病症适应不了身体的内环境或体质,从而无法存活下去。

而医药学虽能更高更全面地防治疾病,但是,最终是防不胜防的。

所以,应该是要不断去建设修复完善或促进提升健康,即优化完善健康系统,建设提高健康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故应在医学的基础上创建更高维度的健康知识体系——健康学。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