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有针对青少年的阅读调查显示,在"当代青少年十大读不下去的书"中,《红楼梦》名列榜首。"读不下去"是因为没看懂还是没找到合适的经典打开方式?日前,"静安讲坛"邀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分享《红楼梦》,向伟大经典致敬。在他看来,显然读者对《红楼梦》存在一定误解,有意有必要通读进而重读。

青少年对作为学术著作的《乡土中国》阅读起来可能困难一些,但没想到的是,他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其实大家对阅读文学经典《红楼梦》更"读不下去"。问题出在哪?詹丹认为,一些青少年读者对《红楼梦》存在误解和读偏,"当然另一方面,整部作品人多事杂,易读懂难,对初读者而言,的确是不小的阅读挑战。"

讲座现场,詹丹以林黛玉、贾宝玉、"金陵十二钗"等书中重要人物为例,从重读有助于整体理解、局部深入、主体反思等多方面,阐述了重读《红楼梦》的意义和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立体的解读。

"重读不是一种入迷式重读,而是主体反思式的重读。读《红楼梦》过程中,要对人物有反思力,而不仅仅是一种共情力。我们读作品经常希望有种代入感,这样达成共情,没有共情可能无法跟人物共呼吸同命运。但有时候也恰恰要从中跳出来,把自己作为客观对象来思考。"近年来,詹丹写了一批普及《红楼梦》的作品,包括《〈红楼梦〉通识》《红楼梦精读》《重读〈红楼梦〉》等,从人物点评、情节解析、风物品鉴、接受研究等角度,多层次多角度解析《红楼梦》的文学魅力和艺术价值。

《红楼梦》里人物那么多,如何结构化?在詹丹看来,有别于《西游记》根据武功本领结构化,《红楼梦》根据情理关系进行结构化。比如,贾府是贵族礼仪之家,有鲜明的礼仪等级制,如贾宝玉跟探春、迎春、惜春三姐妹说话时,探春和惜春是站起来的,迎春是坐着不动的。"这说明什么?迎春是姐姐,可以坐着,两个妹妹都要站起来说话,你会发现这种细节的准确度非常精准。第一是礼仪,第二才是情感。"在詹丹看来,结构性的特点是为了增加人物辨识度,而在情感中则可看出不同角色与贾宝玉的亲疏关系。

从通读《红楼梦》到重读《红楼梦》,正是为了让读者的理解从局部走向整体,又从整体走向局部;让读者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反思,既反思人物的立场,也反思作者的潜在观念。

据悉,"静安讲坛"由静安区图书馆与静安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邀请来自上海乃至全国的作家、学者、艺术家等文化名人做客,打造静安以文会友、互相交流的平台,为静安带来更多优雅书卷气息和诗意。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主办方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