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5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召开听证会,会上介绍称,去年发生的诺福克南方公司“毒列车”事故原因,是涉事列车因车轮轴承发热引发火灾,导致列车大面积脱轨。该委员会还表示,诺福克南方公司及其承包商不必要地燃烧了油罐车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向空气中排放了有害烟雾,该公司此前还试图向调查人员施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时间2023年2月3日,美国“毒列车”事故现场。

南都此前报道,当地时间2023年2月3日,美国诺福克南方公司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东部邻近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东巴勒斯坦城脱轨并引发大火。之后,涉事列车中的氯乙烯被“受控释放”就地排放,当地居民也在短暂疏散后被当地政府要求迅速回家。

事故发生后,包括美国环保署、美国联邦政府和州地方政府、涉事运营商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曾对事发地的水和空气进行多次检测。官方报告称,当地水和空气指标均已达标。

但同年3月,一份对当地约170名居民的调查显示,自事故发生以来,附近超过半数的居民出现了头痛、咳嗽、皮肤刺激、焦虑、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使得当地居民对官方报告充满了质疑。

当地时间2024年6月19日,一份发表于国际期刊《环境研究快报》的研究显示,此次事故产生的污染已蔓延到了美国16个州,全美三分之一的居民受到影响。

当地时间6月25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召开听证会,据其调查,涉事列车因车轮轴承发热引发火灾,导致列车大面积脱轨。调查人员称,一系列失误、轨道传感器故障以及铁路公司关于列车装载有毒货物的通信延迟导致了这场灾难。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表示,此次事故本可以避免。其称,有氯乙烯制造商此前告知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由于化学品储存在足够坚固的油罐车中,不会发生爆炸风险。然而,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及其承包商并未告知当地消防局长无需焚烧这些化学品,坚持认为需要进行通风和燃烧。诺福克南方公司则对此进行反驳,称其并未向当地官员隐瞒信息。

此外,该委员会还提到,诺福克南方公司的高管此前试图向调查人员施压,迫使其改变调查结果。

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