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家庭上年纪的成员来说,立遗嘱越快越好,越早越好”。昨天下午,在杭州举行的浙江遗嘱库蓝皮书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发出上述呼吁。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以蓝皮书形式对外公布遗嘱库情况。蓝皮书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仍是浙江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主流,占比超过80%。不过,立遗嘱人群正在越来越年轻化,40至60岁中年人群在立遗嘱人群中的比例从2016年的不到3%上升到现在的约20%。

“浙江遗嘱库”是由浙江民生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杭州市上城区南都法律服务所、杭州市上城区家兴继承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设立的为老公益项目。据了解,2016年至2023年间,浙江遗嘱库总计为杭州市民提供遗嘱咨询、遗嘱登记、遗嘱保管、遗嘱宣告和遗嘱执行共计20万余人次,所涉及的遗产总计2000亿元;在杭州市范围内开展普法课、普法活动计1000场,提升了群众在遗产继承方面的便利性以及杭州规范遗嘱的普及率。

“高达90%的财产继承诉讼案件,都是由于没有订立遗嘱或遗嘱不规范、无效或存在瑕疵而引发,所以,帮助更多的家庭订立合法规范有效科学的遗嘱,无疑是预防和解决财产继承纠纷最好的、重要的、必要的手段。”浙江遗嘱库创始人叶世娟在发布会上说,在遗嘱库的推动下,遗嘱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历年的遗嘱咨询量来看,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既反映了民法典普及背景下人们对家庭责任感的加深,也凸显了近三年疫情对人们遗嘱观念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浙江遗嘱库蓝皮书发布会现场。主办方 供图

浙江遗嘱库不仅致力于提供专业的遗嘱法律服务,还与浙江省红十字会合作,共同推动“双遗”(遗嘱与遗体捐献)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公益事业发展。在遗体捐献方面,浙江遗嘱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截至2023年末,已成功办理遗体捐献登记398人,这些无私的爱心捐献人士平均年龄为68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另一种意义,为医学研究和器官移植事业作出了潜在的巨大贡献。

活动现场,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幸福婚恋”宣讲队成立,南星街道缘心婚恋交友工作室还与杭州上城区尚德婚姻指导中心结成了对子,并将在今后共同开展婚恋辅导工作。会上,还举行了“家训红包”著作权授权仪式,著作人王春生、夏学民将篆刻作品“家训红包”著作权赠与了南星街道,以此表示对于公益服务、遗嘱继承等的大力支持。

围绕“如何凝炼合力,让规范、高效的遗嘱惠及更多人”这个主题,来自各领域的六位专家老师也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杭州市上城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全国人民调解专家沈寅弟认为,“一老一小”问题是关乎民生、连接亿万家庭的大事,合法合规订立好遗嘱,不仅是老年人权益的一份保障,同时也是对继承人的权益保障。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林上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