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镇反运动。

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当中,却有一名特殊的“罪犯”,他曾经是湖北最为有名的地主。

在审判之时高呼冤枉,甚至在入狱之后,还曾多方上诉,祈求为自己平反。

可惜他的上诉并未改变判罚,最后被法庭判定无期徒刑,不过,由于在监狱中表现良好,他在服刑40年后被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出狱之后仍是不甘心,四处寻求帮助想为自己平反,最后又直接给王震写去了一封信。

信中那句,“还记得千担白米救命粮嘛?”让王震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湖北地主倾囊相助新四军

1945年,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议,公然向我军挑起战争,在国民党以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我军很快就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原本国民党的武器装备与后勤补给,就比我军有着明显的优势,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战争,我军中原部队只能且战且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震当时所率领的359旅,赫然就在此列,也是遭受敌人攻击较多的军队之一。

凭实力而言,359旅的战斗力十分强悍,但是耐不住敌人的武器装备与后勤补给都十分优良。

更何况敌人可以采用车轮战的方式,不断消耗359旅的有生力量,此消彼长之下,让原本士气正盛的359旅几乎弹尽粮绝。

部队需要转移,那就需要足够的粮食用来补给,然而面对敌人的封锁,想要筹集足够的粮食何其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鄂北行署专员李实临危受命,为了重振我军士气,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筹集来足够的粮食,解决我军的燃眉之急。

可是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想要满足一个旅的粮食供给,光是靠着向老百姓募捐,那不知道要筹集到何年何月,359旅可等不起。

想要短时间筹集如此多的粮食,那就只能找当地的大地主廖家帮忙。

廖家是当地的首富,家中产业庞大,这些粮食对他们而言不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的问题是,廖家一直以来未对我党发出友好信号,而且当时的廖家也有着自己的私人武装,对于李实的请求,廖家未必能够同意。

但总得试试,李实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先到廖家去问问,万一廖家肯伸出援手,那么359旅就算是彻底解决后顾之忧了。

可是当李实鼓足勇气,到廖家登门拜访的时候,廖家的两位主事人不巧正好外出经商,并未在家中。

李实只好向年过九旬的廖家老祖母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廖家祖母听后当即表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让人给李实准备了一千担大米,更是准备了各种果蔬、肉类。

廖家祖母的态度,让李实兴奋不已,他当即就写下了借条,并盖上了鄂北行署的印章,郑重地交到了廖家祖母的手上。

含冤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