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杭州临平的超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的向往之地,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之前,那时已有高僧在此开山结庐,种下满山梅花,为后世留下了一片“十里香雪海”。超山不仅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更因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而备受尊崇。不过我这次要分享的,却是超山村里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去处,民居之间的两条小巷子,仅一墙之隔,却分布着三座寺庙,分别为:化城寺、马鞍山寺和大圆禅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摩旅溜车过来打卡,我的第一站是中普陀大圆禅寺,感觉却很一般,除了路口的匾额虽然是十几年前新立的却依然略显古朴,目之所及的建筑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座普通的村庄寺庙。香火却还算兴旺,正好有一队信徒游客在殿堂和院子里来回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前留意到寺内有些建筑的外围已经搭起脚手架,估计在扩建或者修缮中,而正门上的“铺首衔环”和门钉都是崭新的陈色。路口立着一块巨石,上有烫金的大字,算是三座寺中最“招摇”的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回走一点点路就是另外一条巷子,在入口就可见到“马鞍山寺”的横梁,但让我意外的是,走到里面逛了一圈,却再没找到另外跟它相关的建筑或者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剩下的这座化城寺,反倒就在此巷的最深处,不仅给人庭院深深的即视感,也似乎是三寺当中最具历史底蕴的一座。不过仔细一看,这块牌匾上的镏金大字,原来出自本地书法大师郎小浩之手,因为装裱得当,精致又不失古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阅相关资料,超山一带曾几度修建化城庵,像宋淳祐六年(公元1241年)和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9年),都有过相关记录。因为再没其它信息佐证,个人推测应该跟我们眼前的这座“化城寺”有着密切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寺里碰到两位当值的师傅,就上前询问了一下,得知他们跟隔壁的大圆禅寺毫无关系,再问这里是否保存有古迹文物,却也只得来让人比较失望的答案。其实杭州曾经有座很有名的化城寺,它“始建于南宋嘉定三年的古寺,曾经是径山禅寺的接待院,规模宏大,拥有百间房屋和千亩市田。寺院藏《径山藏》经版,至万历年时,澹予法铠主刻径山藏经,以径山多雾地湿,有损经板,议置板片于化城,募金恢复。历经明代的兴废,至太平天国后逐渐衰败“。可惜的是2000年时曾有高僧计划复兴化城寺,最终却因其去世而未能实现。虽然同属于曾经的余杭区,但两座“化城寺”好像也只是刚巧同名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座寺庙挨得如此之近却互不相干、毫无瓜葛,加上另一座“莫须有”相伴于侧,个人觉得这在杭州是比较奇葩的景象,不知道当地人是否见怪不怪了呢?还是另有什么特殊原因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这种“怪事儿”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驾前往,导航“超山中普陀化城寺”或者其他关键词即可,这里平时没什么游客,路边临时停会车应该也没什么问题。绿色出行则可以乘坐419路公交车到“庄河洋”站下车,需要再徒步2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