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包装的春晚小品,越来越没有笑点,

90年代”简陋“的小品,却是让人笑到至今。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险些被刷下去的《吃面条》,凭着一双筷子一个碗,两人几秒就把全场观众笑翻在地。

朴实无华的台词,诙谐的演技,相得益彰的笑点输出,哪怕是重复看,也很好笑。

而当年,看完这一场,无数的观众便期待了一整年。

若是陈佩斯不下场,该有多好?

若是能出现第二个”陈佩斯“,该有多好?

可惜,陈佩斯已经安心离场,如今,他日日都在“看喜剧”,而给他表演喜剧的,是4个他喜欢的人......

01

1954年,陈佩斯出生在一个影星家庭,深受父母影响的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跟父母一样的人。

可惜他长相不够出色,去哪儿试戏都是碰壁。好不容易靠父亲的关系,进了八一电影厂,可分给他的角色,也是不受待见的反派配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心疼儿子的陈父实在看不过眼,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总算在6年后,争取到了提携儿子的机会。

这一年,父子俩同演一部喜剧片,陈佩斯在父亲的指点下,浑身是戏,精湛的演技总算是混出了点名气。

可惜名气出来了,陈佩服却被认为,只适合演喜剧。

这样单一的赛道,对演员来说,着实不太友好。好在,陈佩斯很快就趟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1983年,朱时茂调进八一电影厂,两人被安排成了搭档。

他们一起琢磨各种各样的笑点,一起把笑点和演技结合起来,编成节目。

一年后,春晚征集小品,在喜剧这条赛道已经有了不少经验的陈佩斯,当即被春晚的导演相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大舞台,陈佩斯和朱时茂简直挖空了心思,排出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吃面条》。

彩排的时候,《吃面条》不仅获得了导演组的喜欢,就连参加春晚的其他演员也很喜欢。

可惜,这个节目,还是被掐掉了。

原因只有一个,《吃面条》太接地气,不符合春晚这样高规格的晚会。

就在两人沮丧之际,当初看好他们的导演,以一己之力,把他们推上了舞台。

效果很明显!《吃面条》火了!而且是大火。

至此,春晚便有了小品。

02

那一年过后,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组合,成了春晚的王炸!

1986年,两人在春晚合作了《主角和配角》,和《吃面条》同属于一个系列,看得观众简直乐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观众的眼里,陈佩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的举止言行,总是能触动我们的笑点。

即便只是刚出场,观众都会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作为一个喜剧演员,能造成这样的效应,足以证明他的成功。

就像那个时代对他评价的那样,陈佩斯,就是天生的喜剧人。

他们连续登上春晚11年,他们也让观众笑了11年。

直到1998年,陈佩斯再也没有出现在春晚,这一年,他们彻底和央视撕破脸。

造成这一切的起因,是央视旗下的出版公司,没有取得两人的同意,就把他们的作品卖到了市场上。

陈佩斯得知后,十分愤怒,和朱时茂一起,想要找央视讨个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央视并没有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回复,不得已之下,陈佩斯和朱时茂只能狠心上了法庭,让央视赔了30多万。

然而,这个赔偿却是以断送两人的春晚之路为代价,即便赢了,两人也是心情沉重。

同时,也意味着,两人要散伙了。

此后,朱时茂出国进修,重回演员之路,又尝试转型当导演,但无论哪一种身份,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而陈佩斯却在配音、舞台喜剧中大放异彩。他开了影视公司、喜剧院,还开设了喜剧表演艺术班,为喜剧这个行业培养人才。

03

就在陈佩斯轰轰烈烈地发展事业时,陈家“子承父业”的基因再次显现。

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也跟年轻的陈佩斯一样,非要学习父亲,做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

可陈佩斯并不想儿子再走这条路,他一门心思地把儿子送到美国求学,没想到的是,儿子转头就跑去加拿大学了戏剧表演。

看儿子这么死心眼,陈佩斯相当无奈,但自己的孩子,又不能不管。于是,他专门开了个喜剧培训班,让儿子参与进来。

这也是当年陈父管教儿子陈佩斯的路数,只不过,陈大愚并没有父亲陈佩斯这样的天分,虽然他也很努力,但却一直没什么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虽然陈大愚在演戏上不行,婚姻却很幸福。

陈佩斯就陈大愚一根独苗,这一直是他的遗憾,如今儿子成婚了,他如很多父母一样,暗戳戳的希望儿子儿媳能早点生娃。

陈家经过两代演员的努力,家底已经相当丰厚,此时,多几个孩子没有任何问题。

在这件事情上,儿子儿媳相当争气,婚后不久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乖巧的女儿,没两年,再次诞下一女,几年后,一对双胞胎儿子也来到了这个世界,

其实,不管是孙子孙女,陈佩斯都很喜欢。他经常跑来看孩子,这种后辈绕膝的天伦之乐,或许,只有圆满二字,才能道尽他心中的欢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陈佩斯还活跃在喜剧界,已经70岁的他,精神矍铄,被岁月浸染的脸庞上,多了几分慈祥和随和。

大家仍然记得他在春晚的高光时刻,因为他,春晚从此有了小品,也因为他,我们才知道,那么短的一个节目,可以让人开心长达一年之久。

谁不喜欢能让我们开怀大笑的人?只愿这样的人能多一些,“陈佩斯”能多一些,这样,春晚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