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言“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在中医看来,我们体内气血、津液、精微的输布,脏腑之间的能量转换、交流和协调,无不以经络为通道。经络一旦淤堵,气血失和、就会冒出来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定期去给“管道”清理清理、疏通一下。

具体怎么做呢?今天先给大家介绍2条藏在我们腿上的“养肝线”,每天推推,理气明目还降火,好处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条“养肝线”

第一条“养肝线”

位置走向:从大脚趾指甲内侧开始,沿着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延伸,直至无法继续推动。这条“养肝线”上有3个穴位,分别是: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

途径穴位: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指甲内侧,为疏肝理气的起点。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的赤白肉际交界处,有助于清肝泄热。

太冲穴:继续向上推动至无法再动处,即为太冲穴,能平肝清热。

作用功效:养肝疏肝,滋阴降火,尤其适用于头痛、眼干、口干、情绪易怒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条“养肝线”

位置走向:从脚踝处的大筋的内侧凹陷处开始,顺着腿内侧的骨头(胫骨)的中间往上走,一直推到小腿的中间位置停止。这条“养肝线”上有2个“宝藏穴位”,它们就是中封穴、蠡沟穴。

途径穴位:

中封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位于足部足踝区,在踝关节的前方可以摸到一根较粗的肌腱,是胫骨前肌腱,在肌腱内侧缘的凹陷中就是中封穴。中封穴作为肝经穴位,对于各种肝胆疾患有治疗作用,如口苦咽干、头晕目眩、两胁胀痛。

蠡沟穴:当人正坐或仰卧时,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就是蠡沟,有疏肝理气、调理经脉的作用。

作用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适用于肋骨下胀痛、小便黄、心烦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提醒

中医讲究辩证,以上方法仅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有身体不适还请立刻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