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建国不久的时候,一个刚结婚的农家姑娘,一个人来到了四川通江当地的公安机关,向执勤的公安人员举报了她的丈夫:我的丈夫行为和谈吐跟农民不一样,不像是普通人!

当地的武装人员根据姑娘的举报,成功把化名“张克明”,隐居在农村的王凌云抓捕归案,之后把王凌云从地方上送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

那么王凌云到底是什么身份,才会让妻子起疑,最后被捕送入战犯所呢?

其实王凌云这个人不简单,他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而是国民党军队里面的中将军长。

战绩传奇,剿过土匪,对抗过红军,抗日战争中因为敢打敢拼成绩斐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凌云是一位抗日英雄,但他在解放战争中败给了粟裕,最后不声不响地失踪,这在当时成为一个谜团,至今没有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凌云

早年的经历

1899年9月27日,王凌云在河南伊阳的一个小村庄出生了,而这个传统的村落——蟒庄村,现如今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这个小村子里,除了王凌云,同为中将的孙殿英也在这个村子里学习过,师承王凌霄,也就是王凌云的族兄。

王凌云的父亲,是一个讲究礼仪,持家有道,思想比较开明的家长。再加上之前王家的家底还不错,家里良田百亩。王凌云有了上学的机会,他进入了伊阳县的一座很好的小学堂进行学习,想着学成以后去考取功名。

奈何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趁机跳出来趁火打劫,清王朝就此泯灭,考取一个功名是没啥希望了,家里的条件也因为连年旱灾收成太差每况愈下,因此王凌云就跑去当兵了,想在军队之中闯出一份名堂。

王凌云先去了当时正得势的北洋军阀吴佩孚手下的兵工厂部队,但是长期读书的王凌云很难适应吴佩孚部队训练士兵的强度,号称“常胜将军”的吴佩孚,手底下的兵当然要求更强悍一点,王凌云呆了三个月,就跑回了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佩孚

跑回伊阳的王凌云去找许学义,许学义就安排他继续学习。毕业以后投奔了郑国翰。

郑国翰本来是河南伊阳县的知事,他一心希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把“丁戊奇荒”影响下民不聊生的中原地区恢复原来的元气。

身在官场的郑国翰和同时期为官的人不一样,他不喜欢贪污敛财,而是一身正气,是个大清官,但在那个腐朽的时代,清官却很难生存,因为严查鸦片,郑国翰被陷害,锒铛入狱判了十年。北洋政府因为民意难违,舆论风波,没过多久把他放出来了,但是郑国翰还是一怒之下把官辞了,开始组建民团,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匪患严重

王凌云读过书,个人能力也很突出,很快就被郑国翰注意到了,互相赏识之下,郑国翰带着王凌云开始剿匪。当时适逢乱世,土匪特别多,都是天灾人祸逼出来的。

在剿匪的过程中,王凌云的军事实力也不断地得到提升,一跃成为河南人尽皆知的后起之秀,而他的官职也越来越高。从上尉,一路升任卫队营少校营长。之后又先后担任了伊阳城防总队的分队长和总队长,一直坚持清剿和收编土匪。

作为中原大地,河南自古以来人口就多,生逢乱世又遇到百年难遇的天灾,人口基数大的河南诸地,各种各样的土匪,武装力量,小股的军阀特别多。在北洋政府主政的年代,河南可谓是混乱地区里面排得上号的地方。

就连吴佩孚在河南主持局面的时候,都被气得动不动就跳脚骂娘。在这样的乱局之中,王凌云靠着实打实的剿匪功绩,慢慢地向上攀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佩孚的军队

当时的土匪们都喜欢扯革命党的大旗,说是去反对军阀,护党救国,还自称“护党救国军”。其实干的都是些烧杀抢掠的事情,简直是丧尽天良。

王凌云一开始就跟着郑国翰和土匪展开战斗。可是不久后,郑国翰被土匪杀了,这让王凌云十分悲痛,毕竟郑国翰是自己的引路人,得其赏识才能大展拳脚。所以他对当时所谓的“护国军”可谓是深恶痛绝,打起土匪来也就更加不遗余力。

在土匪的迫害下,有些肯动脑筋的人想了一些鬼点子,像护城河一样,在村子周围挖一条人造小溪。这对于土匪来说,几步也就跨出去了,但是他们抢到的粮食却没办法越过“护村小溪”。这让土匪是大为恼怒:好啊,抢不了粮食,我们就去绑架有钱人家的肉票,你们拿钱来赎人,要不然连尸体都找不到。

这样一来,王凌云他们的生意就特别好,手里掌握着武装力量,就会被地主和乡绅请过去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像我们今天的保镖一样。

土匪也懂得要与时俱进,他们联合起来,专门绑架有钱有权的主。胆子大的就冲着高官的老婆,而且专挑孕妇下手。有钱有权的人当中,谁的老婆怀孕了,那真的是日日如履薄冰,心惊胆战。生怕自己的老婆被绑走了,一不小心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凌云实在是见不得土匪如此猖獗,就开始率部主动出击,针对那些扯着孙中山先生的虎皮,却不革命而是专干绑票的土匪。但是伊阳的土匪也确实难缠,让地主们苦不堪言:打不过还跑不了,动不动还被绑票,这谁受得了。

于是地主也联合起来了,他们合力为难县长。县长这时候也是一肚子苦水:“让你们出钱组织力量对付土匪,结果你们一个个的分文不出,现在土匪猖獗,又跑来给我施压,我也不干了。”就这样,地主就把县长给赶下台了。

初显锋芒

王凌云当时已经小有名气,担任伊阳城防总队的队长,县长被赶走之后,他更是大展拳脚,他的势力和实力迅速成长起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对于土匪绑票提出来的要求,绝不妥协,还要坚决打击。因为他说过:“不能养虎为患,给了土匪钱粮,让他们购置武器壮大势力,再回来抢我们么?”

很快,王凌云成了民心所向,大家觉得他这个态度对付土匪很有用。而且王凌云不仅仅是剿匪,更喜欢招安,收编土匪武装。这样一来此消彼长,土匪的实力不断削弱,而王凌云的武装,却迅速地扩大。实在是一石二鸟的好买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的时候,经过多年的经营,伊阳城防总队扩编了,成立了临汝,伊阳,平等,自由四个县区的剿匪司令部。时任总队长的王凌云,被河南省主席万选才看中,出任了四县剿匪总司令的职位。之后的时间里,王凌云抓住机会,积极招兵买马,收编土匪,扩充武装力量,队伍迅速增员到了6000余人,他成为了当地势力较大的小军阀。

人怕出名猪怕壮,王凌云的势力,被国民党看中了。于是被河南的张钫叫过去招安,张钫手底下全是收编的土匪势力,好听些叫绿林好汉,因此当时被称为“中原老贼头”。对于王凌云的部队性质,张钫很感兴趣,毕竟自己手底下全是这样的“人才”。

但是王凌云并不乐意,同在河南这个地方,他知道张钫这个人其实也做了不少损人利己的事,而且自己去了以后,势必会矮人一头。不过张钫说了:“现在北洋军阀已经过气,你王凌云虽然手下也有一定的武装力量,雄踞伊阳肯定是没问题,但是这和养老又有何异?不如跟着我出山,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