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乃东区嘎东团结新村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颇章乡就业增收服务站挂牌仪式在嘎东团结新村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在西藏清匠制氧基地实习。图/文 记者 武沛涛 通讯员 彭胜菊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为持续做好稳就业工作,山南市乃东区用心用情办好就业民生实事、端稳群众就业饭碗。今年以来,乃东区多颇章乡创新工作方式,多措并举促就业,打造“家门口”就业增收服务站,让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节节攀升。

乃东区嘎东团结新村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是乃东区最大的易地搬迁点,这里居住着563户从山南各县(区)搬迁过来的群众。持续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摆在乃东区委、区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办好就业的民生“微实事”,增进搬迁群众的“大幸福”,乃东区多颇章乡以零工市场和“家门口”就业增收服务站为支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更好地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拓宽全乡群众增收致富渠道。2024年年初,乃东区多颇章乡增收办开始筹备成立嘎东团结新村就业增收服务站,并于3月31日正式挂牌。

因地制宜、因材施策。多颇章乡增收办、嘎东团结新村就业增收服务站工作人员普布扎西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我们将有就业意向的600多名群众的信息,包括年龄、学历、技能、是否是未就业大学生等基本情况一一登记在册。3个多月以来,在对劳动力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后,我们四处奔走,为群众对接就业单位,向群众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针对搬迁群众优先解决就业问题。”

对于乃东区嘎东团结新村易地搬迁群众来说,有了就业门路,就等于有了获取幸福生活的“砝码”。

在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来自多颇章乡嘎东团结新村六组村民朗嘎崔成正和与他一同入职的员工学习安装制氧机。2023年大学毕业以来,朗嘎崔成一直待业,偶尔打零工补贴家用,今年3月,嘎东团结新村就业服务站为他争取了这个就业岗位。

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枫梅告诉记者:“我们企业积极与乃东区对接,希望我们发挥招商引资企业作用,最大限度吸纳就业,针对嘎东团结新村未就业大学生,当时我们企业就录取了4名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这里实习2个月,期间包吃包住每月还能拿3500元工资,转正后每月能拿到5000至6000元工资。”

“我到公司快一个月了,公司住宿条件很好,伙食也不错,心里特别开心,我想在这家公司继续干下去。”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就业大学生普布扎西说。

同样,在雅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第三、四批)教育城东侧防沙治沙项目部施工现场,来自多颇章乡的群众正在沙地上种植沙棘树,围网格、背树苗、种树苗……大家分工种植,一个个小方格在沙地上整齐地延展开来。这里的311.6亩、52万多棵树将由他们完成种植。

为了抢抓这次就业机遇,乃东区多颇章乡嘎东团结新村就业增收服务站工作人员主动联系项目单位负责人,多次对接。工人上下班接送问题、工资结算问题、每日用工人员安排问题……就业增收服务站都提出了有效解决办法,以更加专业的人员管理模式打动了用人单位,最后争取到了工作机会。

乃东区多颇章乡嘎东团结新村就业增收服务站组织群众以50人为单位,成立劳动服务先锋队,由一人担任队长负责工人组织,管理规范、工作高效。嘎东团结新村五组村民、劳动先锋队队长罗布次仁告诉记者:“在植树现场,每天有40名工人,每人每天能拿230元工资,自己作为组长工资比他们多一点,我们在这里可以干六七天,这也提高了我们群众的收入。”

自2019年从浪卡子县搬到乃东区多颇章乡嘎东团结新村后,罗布次仁除了自己外出务工,还曾带着村里人一起到那曲、日喀则等地打工,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他说:“以后我也会积极学习各种技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除了解决嘎东团结新村群众的就业问题,就业增收服务站还面向全乡提供服务。格桑央金和索朗玉珍等其他村的村民也通过就业增收服务站,先后在木拉木餐厅、雅砻花园小区、加查电厂等地找到了工作。

木拉木餐厅负责人德吉达瓦表示:“新店开业后,还会继续录用多颇章乡增收办推荐的人,也会每月给他们按时发放5300元的工资。”

乃东区多颇章乡增收办、嘎东团结新村就业增收服务站工作人员贡觉拉姆告诉记者:“自年初开始筹备到现在,我们已经为多颇章乡群众增收52.3万元,第一季度我乡增收统计数据与去年同期对比增长了17.8%。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接用人单位,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切实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就业增收“小驿站”,服务群众“大民生”。如今,乃东区的一个个就业增收服务站,已经成为服务群众的新品牌和新窗口,乃东区越来越多的群众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