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子计价秤一头连着商户,一头连着消费者。秤虽小,却关乎市场信用和消费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法治力度,严禁实施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将不断提升计量领域的民生“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郭锦辉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严禁实施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从6月20日到7月1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监管部门正着力严查作弊秤。拟出台的新规受到市场的欢迎。

征求意见稿对电子计价秤生产、销售、维修、使用、管理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各环节禁止事项,强化了各方责任和管理要求。从具体内容来看,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八个严禁”:严禁生产未经型式批准的电子计价秤产品;严禁电子计价秤生产厂家擅自改变批准型式,为非法改装“留后门”;严禁销售无厂名、厂址、规格型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合格标志、完好铅封等信息的电子计价秤;严禁销售具有作弊特征的电子计价秤;严禁违法违规修理、改装电子计价秤或为改装提供技术服务;严禁使用未经过检定、检定不合格、超过检定周期、无检定合格标志以及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计价秤;严禁利用电子计价秤实施计量作弊、欺骗消费者;严禁集贸市场主办者不履行计量管理责任等。

作弊的电子计价秤,俗称“鬼秤”。利用电子计价秤实施计量作弊的现象,并不是新鲜事。很早以前,与作弊电子计价秤相关的报道就曾经见于报端。在网络上,作弊电子计价秤的相关视频也引发网友的关注。路边摊、农贸市场等场所,与民生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容易出现作弊电子计价秤的地方。

市场上常见的电子计价秤在显示界面通常有重量、单价、金额等,购物称重时,输入单价,各项数据一并显示出来,方便快捷。然而,一些不法经营者受利益驱动,通过作弊秤谋取非法利益。常见的电子计价秤作弊手法包括人为改变重量、通过键盘修改参数式作弊、开关式作弊、按键作弊等。例如,通过提前设置密码,无论按电子秤上的哪个键都能使物体的量值或总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再如,通过键入密码,电子秤能在作弊状态和正常状态间随意转换,密码作弊秤的面板上有预先设置好的按键,通过不同的按键可以改变物品最终的显示重量等。利用电子计价秤进行计量作弊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非常隐匿,这导致实施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的现象难禁。

电子计价秤一头连着商户,一头连着消费者。秤虽小,却关乎企业的诚信和消费者的信任,关乎消费环境的建设和市场的发展。实施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的行为,造成各式“缺斤短两”现象,不仅侵害了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而且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和正常的经济秩序。广大消费者对实施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的现象深恶痛绝。

市场监管部门坚决对作弊电子秤“亮剑”,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今年5月以来,湖北武汉、江苏南京、湖南长沙、湖南安化等地都开展了重点领域电子计价秤计量专项整治。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缺斤短两”、使用“作弊秤”等计量违法行为的同时,各地通过多种形式规范计量市场。例如,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召集商超经营者和农贸市场主办方召开计量监管行政指导会,各企业签订诚信计量承诺书,督促市场主办方设立公平秤等,持续加强诚信市场建设。

法治是不断提升民生“温度”的保障。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例如,《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今年5月份,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发布,计量法修订草案列入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项目。此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严禁实施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是更精准的治理措施,也是坚决遏制“缺斤短两”计量违法行为的表现。未来,大幅提高实施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的违法成本,将进一步有效遏制这类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必须看到,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毕竟有限,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监管部门、消费者、商户等共同维护。只有全社会都“斤斤计较”,市场环境才会变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