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前语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创新起主导作用,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在我州的城镇、农牧区及各行各业也无处不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我们特开设《向“新”提“质”》专栏,就我州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特色做法、先进经验作相关报道。今天来看第四期《甘孜县:以特色产业“小切口” 做新质生产力“大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以来,甘孜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高质量农牧业发展体系、高质量旅游服务体系为抓手,培育壮大具有甘孜县的新质生产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甘孜县农业和新质生产力如何碰撞出新的火花,实现向新而行。

时下,在甘孜县广袤田野里,新技术应用、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无人机在空中喷洒农药,高精度的收割机在田间收割作物,智能系统精准控制着灌溉和施肥……而这些场景已经悄然走进了甘孜高原。

青稞是甘孜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在整个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设备、新技术正在给当地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变化,这实际上正是新质生产力在为农业注入焕然一新的动能与活力,促进传统农业升级,创新蝶变、面向未来。

在圣康田园综合体3900余亩的青稞地里,一大片郁郁葱葱的青稞迎风摇曳,散发着阵阵青稞香。随着一阵“嗡嗡”声,一架大疆无人机转动机翼,迅速盘旋到农田上空,来自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农机人员石华杰和王成正熟练地操作遥控器,为青稞洒施肥料。随着螺旋桨快速转动,无人机腾空而起,到达目标位置上方后,复合肥均匀地洒进青稞地里,一袋百斤重的肥料仅需抛洒一两分钟,快捷高效,“科技范”十足。整个过程精准高效,不时传来现场农户拍手称赞的声音……

“这个‘头顶’螺旋桨疯狂转动,‘身上’还背着个大箱子的东西是什么啊?这个奇形怪状的“神秘来客”,吸引了甘孜县生康乡然达底村,学巴底村,巴学底村的众多农户驻足观看。

“别看它长的奇怪,这个无人机一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多地的田间施肥工作,与传统的人工施肥相比,速度提升了五十倍以上,极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作为农机达人,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农机人员石华杰和王成可是甘孜县各个乡镇的农机小名人,面对农户的困惑,只见他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给现场的农户介绍这种简便而高效的无人机施肥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巴底村村名生龙多吉赞不绝口:“无人机太厉害了,平时我们背喷雾器喷药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无人机10多分钟就搞定了。农民种地最担心遇到大片病虫灾害,靠人工喷药根本来不及,往往损失惨重,以后有无人机植保,我们就不用担心了。

“无人机每次的飞行高度在4米左右,既保证了肥料的雾化,又可以降低自然风对肥料的影响。”石华杰说“我们都有无人机驾照,每次都会严格按照无人机驾驶安全标准规范作业。”

除了高大上的无人机外,北斗卫星导航显得特别显眼,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的传统农机正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匀速前进,进行精细化耕种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行行整齐的种子被播撒在肥沃的土地上。相比传统的耕种模式,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精准程度,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智能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农机作业将从“跟着感觉走”向“数据说了算”转变。

北斗卫星定位加惯性导航等技术的运用,就如机械装上了“天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整洁干净的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一粒粒饱满的青稞进入生产线,伴随着浓郁的炒青稞香味,经过炒制、配料、打粉、成型、烘烤等工序,五种口味的青稞饼干生产出来,巧克力、坚果、亚麻籽、原味……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入口便是浓郁的酥油味和粮食本身的谷粒感。“味道非常具有地域特色。”从成都来的游客陈静是青稞爱好者,忍不住连吃了两块。第一次尝试青稞面的记者也竖起了大拇指,“入口有芝麻糊的香味,还有些像黄豆粉,非常香又很生态、健康。”

说到“康北粮仓”甘孜县的青稞产业,这个建成于2019年的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不得不提。在这以前,甘孜县的青稞产量虽占全甘孜州七分之一,但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销售渠道受到制约等,民众种植积极性并不高。“我们进驻后,青稞收购价从原来的1.6元每斤提高到2.2元每斤。”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总经理王建利指着仓库里堆放着整整齐齐的青稞粮食袋,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提高了收购价格,民众种植青稞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园区蓬勃发展起来。现在,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的青稞饼干、青稞爆米花、青稞面等畅销全国,已经成了甘孜的农业产业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生产车间和原料仓库代表的“生态食品加工区”外,十八县特色文化、产品展区以及综合文化活动、北农牧民生活体验等区域,让这里更像一个青稞文化的活化百科全书。

截至目前,园区已收购青稞260万斤(1300吨),实现群众增收598万元,生产销售青稞产品近1400万元,并长期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226人,为助力甘孜县群众致富奔康和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6月,来自甘孜县呷拉乡自贡村的桑珠泽玛大学毕业。同年9月,入职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成为质检组的一员,自此,她开始与精密仪器打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产业园,质检组是一个重要班组,食品的质量安全都把控在他们手中。“一个人学习是不够的,一起进步才是关键。”桑珠泽玛发挥着“兵头将尾”的带头作用,在考取了食品高级检验工证书,开始带“徒弟”。她将自己学习总结出的经验,倾囊相授,保证检验人员能独立操作3台以上精密仪器,使原料、过程产品、成品质量得到有效检测监控。

现在,每天有10吨产品从园区销售至全国各地,甘孜县21个乡镇青稞进入园区。“未来,等所有产品全部上市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3365.6万元,年纯利润3515.7万元。”王建利说,届时,将惠及全县179个行政村,8490户农业户42119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道317线生康乡巴学底村附近的观景平台,极目远眺,漂亮的油菜田、青稞地组成的景观画、艺术字尽收眼底——这是一个占地2000多亩的田园综合体。

在1000多亩的青稞地里,巨大的油菜作物景观拼图栩栩如生。据了解,这处造景的设计是致力将甘孜县——这一川藏北线第一大埠、通衢要冲、康北腹心——的重要区位优势,向南来北往的自驾者们娓娓道出。让他们在领略甘孜壮观雪山峡谷美景时,体会“青稞画千重浪,油菜画流金香”的丰收景象。

每年6至10月是康北高原旅游旺季,农田图案景观引得大批游客驻足,为周边农家乐、民宿以及农户带来不小客流量,为打造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品牌打造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甘孜县委、县政府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先后投入23358余万元兴建康北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开辟涉藏地区最大规模、最具影响的两条青稞精深加工生产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甘孜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无人机田间管理”助力青稞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下一步,甘孜县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青稞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青稞种植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让青稞成为甘孜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源/ 2024年甘孜融媒第三采访团 洛绒郎加 楚吴巴登 李梦玉罗文婕 斯朗泽登 金麦俄热 建军 谢富贵 何建勇 扎西俄热

编辑/ 李梦玉

责编/ 王凤

审核/ 贺文怡

监制/ 谭荣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