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管公房一头连着百姓的“安居”,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作为老城区,姑苏区始终是苏州市直管公房最为集中的区域,截至目前,辖区内有直管公房191.3万平方米,承租户32452户。今年以来,保护区、姑苏区积极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调研保护区、姑苏区相关要求,着力推进直管公房修缮,改善居民住房环境,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月盛夏,走进东大园11号,一片绿意盎然,院落内的绿地与古老的传统民居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和谐的“安居”图。赶在今年梅雨季来临前,六月中旬,历时三个月的直管公房安全整治提升项目全面完工。从钮家巷18号、19号开始“试点”,平江路沿线、皮市街沿线、山塘街沿线等点位直管公房逐一消除安全隐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多居民住上“安心房”。

实用: 雨季生活更安心

墙面上,新的防水材料取代已脱落的涂料;老化严重的木质门窗,替换成坚固耐用的材质,传统民居更实用、更安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大园11号改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大园11号改造后

据悉,本次项目通过对直管公房进行大规模修缮和改造,如对破损的墙面、屋面、门窗等设施进行全面修复,实现“安居”。据统计,本次项目累计涉及面积共约3820平方米,其中,大修面积约220平方米,综合维修面积高达2500平方米,细致整修院落1100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中还为居民灶台墙面铺贴了瓷砖,既实用又美观,不仅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从细节处提升了居民居住环境的整体风貌。

净化: 打造开阔的居住环境

此前,闾丘坊巷34号第二进大厅杂物随意堆放,不仅占据了公共空间,影响室内环境的整洁美观,还可能构成潜在的安全隐患。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废旧电器等杂物,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样,在史家巷16号的一个角落,垃圾与杂物叠积成堆,环境脏乱差,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成群。

本次项目通过“净化”行动,将涉及的直管公房角落杂物彻底清理,小小角落空间变得宽敞明亮、整洁美观,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大大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家巷16号改造后

据了解,自3月开始实施直管公房安全整治提升项目以来,苏州市直属房屋所联合属地公房管理单位,与属地街道、社区紧密合作,共同开展针对直管公房内部及周边环境的全面清理和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清理垃圾和杂物乱堆放约35立方米,消除房屋重大安全隐患6处。

亮化:房屋亮堂心里也“亮堂”

“备弄原来看过去就是黑乎乎一片,现在不仅墙壁干净整洁,而且整条弄巷亮堂堂的,通行方便多了。”史家巷38号备弄的居民脸上写满了笑容。备弄原来由于缺乏照明,即便是白天也昏暗。如今,由于增加了照明设施,光线明亮。这只是项目“亮化”行动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提升直管公房的夜间安全性,项目在备弄、院落等公共空间增设感应式照明设施,累计为5条备弄安装25盏照明设施,在19个院落安装20盏照明设施,实现“天黑灯亮,天亮灯熄”的便捷功能,有效地改善直管公房的夜间照明状况。“亮化”改造,不仅解决居民夜间出行的照明问题,而且为居民的出行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绿化: 打造宜居的古城空间

在东大园11号传统民居,通过集中清理,在腾出的空地上实现了“见缝插绿”。作为直管公房安全整治提升项目的创新策略,“见缝插绿”为传统民居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再现往日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花桥巷5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大园11号

本次项目从小处、细处、实处着手,充分利用直管公房的边角、零星空间,以及乱堆放区域,采取“见缝插绿”的“绿化”改造措施。根据院落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精心砌筑花坛,引导居民集中种植绿色植物。这些绿地不仅美化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院落内的居民提供交流与休闲的场所。

从“试点”到“蜕变”,从“忧居”到“优居”,直管公房安全整治提升为古城留下生动的注脚。接下来,保护区、姑苏区将继续加强直管公房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开展类似的安全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各类安全隐患问题,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