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6日报道 台湾“中时新闻网”6月25日刊登文章,题为《胡歌访台统战?谁让文化繁花落尽》,作者是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文章指出,大陆影视明星胡歌先前低调访台掀起一阵旋风。然而,一场两岸影视交流却仍被充斥意识形态,质疑大陆艺人肩负统战任务,不禁让人感叹,难道台湾文化主体已经繁花落尽了吗?

文章称,台湾曾几何时对于文化优势自叹不如?只因看着台湾艺人前进大陆纷纷政治表态,加上从大陆“科目三”进军台湾引发“舞统”争议,再到以“文化月”模式招待台湾网红前往大陆拍片,处处可见流行文化与市场经济向“对岸靠拢”,才让“文化侵略”的政治词汇层出不穷,给予民进党当局借由抵制两岸交流掩盖谋“独”目的。

从此次胡歌来访不难看出两岸仍可合作交流,绝非利用抗中挑衅可以分化互动。民进党对胡歌访台涉统战的提法,将在“宝总”胡歌共育繁花、促进文化融合的做法下不攻自破。

文章称,胡歌此次受台北市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的邀请,进行一天的快闪访台,但依旧掀起绿营人士的严阵以待,胡歌只准出席一场与青年学生的交流座谈,其他公开行程一律禁止。

民进党当局看似开放实则封禁交流,主要就是为了防范大陆对台“一代一线”(年轻一代、基层一线)进行统战,担心胡歌吸引年轻一代,直接影响基层民众的公共参与,他此访被认定为“国家级”的公关遂行统战命令。但事实上,“宝总”胡歌的影响力早已打破“一代一线”。

文章指出,民进党当局似乎尚未理解台剧与陆剧向来都是两岸年轻人的共鸣点,对于“影视产业”始终贬为政治宣传,《甄嬛传》《伪装者》《庆余年》《玫瑰的故事》等,已红遍台湾大街小巷,成为两岸交流的管道。另一方面,台湾出产的影视作品,从《流星花园》《我们与恶的距离》再到《周处除三害》也在大陆热播形成话题,凸显的是“两岸开放”对于提升影视产业大有助益。

胡歌来台参加“对话青年”活动时表示,《繁花》能大受好评主因在于两岸文化同根同源,这样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毕竟这是海峡两岸共同经历的时代情感,(台湾)也曾经历过上海经济发展的城市建设,难怪能让广大观众百感交集。胡歌一句“我们不分彼此”,道尽两岸同文同种的不争事实。

文章指出,但是,台湾“陆委会”企图将民间活动进行标记,通过形式主义框架掣肘,形塑官方拜会的交流形态,说穿了,就是想以政治凌驾文化力量封杀交流。当两岸在历史、记忆、领土上的论述依旧陷入“独派”导向,民间交流为政客所操弄,才进一步凸显台当局依旧没有信心。两岸如何得以“共育繁花”,促进文化融合才是当务之急。

文章认为,民进党当局致力于“去中国化”,却让台湾文化主体繁花落尽,“宝总”胡歌的影视魅力只是其中一环,融合传统以及流行文化的软实力,自然能在台湾掀起潮流。民进党如此担心胡歌访台统战引发扩散效应,难道能用台派民主禁绝大陆的《繁花》在台开枝散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