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不仅是毛主席的故乡,更是新中国的红色热土和革命圣地,这里走出过很多优秀的共和国将领,开国大将陈赓就是其中之一。

和许多革命将领一样,陈赓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还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

建国之后,陈赓同志因为功勋卓著而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

和陈赓一样,另一位开国大将谭政也是湖南人。

陈赓是将门之后,谭政则出身书香世家,参加革命之后,谭政曾在中央政治部工作,是毛主席的得力助手。

陈赓和谭政不仅是同乡好友,两人还是亲戚关系,谭政的妻子陈秋葵是陈赓的妹妹,陈谭两家在当地是世代交好。

事实上,谭政能够顺利投身革命,离不开陈赓的帮助。

参军之前,谭政还只是家乡的一名教书先生。因为立志报国,便跟着大舅哥陈赓加入了革命队伍。

谭政离家之后,父亲谭润区非常生气,认为是陈赓“拐走”了儿子,于是便气冲冲地跑陈家“兴师问罪”,陈赓的父亲陈绍纯也是急忙向老友解释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政

那么陈赓究竟是如何“拐走”妹夫谭政的?两人的革命历程又有何不同?他们为何又会同时成为开国大将呢?

同乡出生,陈潭二人情同手足

1903年2月,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杨吉湾的陈家大院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家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大家族,陈赓的父亲陈绍纯为人慷慨,乐善好施,被乡里人称为大善人。

陈赓出生之后,受父亲和爷爷的影响,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习武健身。

陈家在当地虽然富甲一方,但祖上却十分贫寒,陈绍纯的父亲陈益怀没有什么文化,年轻的时候靠给地主打工为生。

虽然生活落魄,但是陈益怀却酷爱武术,从小就坚持练功,习武傍身。

当时正值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全国各地战乱纷纷。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任命重臣曾国藩在湖南等地组建湘军,和很多人一样,年轻的陈益怀也加入到了湘军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作战勇猛,武艺高强,陈益怀在湘军当中屡立战功,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赏赐。

功成名就之后,由于厌恶腐败的晚清官场,陈益怀选择急流勇退,辞官回到老家置办了一份家业,过起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陈益怀依靠习武起家,陈家偌大的家业也都是凭借军功挣来的,作为当地最有名望的武学世家,陈赓从一出生就被爷爷寄予厚望。

陈益怀希望孙子能够练得一身好武艺,将来也做个大将军。

在爷爷和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陈赓从小就开始苦练武功,这也为他今后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

到了陈赓上学的年龄,父亲陈绍纯将儿子送进了好友谭润区开办的私塾学堂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家虽然上下习武,但是陈绍纯却更喜欢和读书人交往,他和同乡的私塾教师谭润区关系很好,两家之间也常有往来。

谭家祖上是书香之家,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谭润区很早就教导儿子谭政读书识字。

由于世道混乱,谭家人希望谭政将来能够做个私塾教师,安安稳稳地待在乡里传承家业。

1912年,陈赓和谭政共同就读于七星桥私塾,两人自此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虽然比谭政大了三岁,但由于陈潭两家私交甚好,所以陈赓和谭政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和父亲一样,陈赓虽然自小习武,但是也很喜欢读书识字,上学期间,陈赓经常跟着谭政背诵古诗,谭政也从陈赓那里了解到了很多武学常识。

长期相处下来,两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

读完私塾之后,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陈绍纯便将陈赓送进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

和乡间私塾不同,这是一所新式学堂,入学之后,陈赓在这里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文化思想,也认识到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家虽是书香世家,谭政的父亲谭润区也是知识分子,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谭父对于新式教育十分排斥,坚持不让谭政去东山学堂读书。

看到父亲如此固执,谭政没有办法,只能找陈赓帮忙,陈赓便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和爷爷。

最终在好友陈绍纯的劝说和资助下,谭润区终于决定让儿子前往新式学堂继续读书。

遗憾的是,谭政入学之后,陈赓已经离开学校参军去了,两位情同手足的少年好友就此分离。

虽然没有陈赓的陪伴,但谭政在东山学堂还是度过一段充实快乐的学习时光。

受父亲的影响,谭政从小就开始熟读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学习儒家思想和孔孟之道。

而在东山学堂,谭政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科学和西方文化,这对他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入学之后,谭政非常喜欢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在老师和一些爱国青年的影响下,谭政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决心毕业之后要像陈赓那样参军报国,投身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带着妹夫闹革命,村民责怪陈父“你儿子勾走我儿”

1916年,陈赓离开东山学堂外出参军,和爷爷陈益怀一样,陈赓加入了湘军部队。

但令他深感失望的是,此时的湘军思想落后统治腐败,只知道和旧军阀武装混战厮杀,争权夺利。

陈赓知道,待在这样的军队显然不能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

没过多久,陈赓就选择离开湘军前往长沙继续求学,因为武艺高强,为人豪爽,陈赓在长沙很快便结交了一批爱国青年,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学习,探讨中国的革命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2年,陈赓认识了毛泽东

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下,陈赓开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同年十二月,陈赓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由于陈赓自幼习武,又有从军经历。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将陈赓派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在这里,陈赓接受到了系统化的军事教育,掌握了很多先进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理念,因为成绩优异,毕业之后陈赓被留在学校担任黄埔军校二期的新生连长。

任职期间,陈赓多次带领学生军平定广州等地的反革命运动,有效保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其出色的作战表现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和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陈赓的少年好友谭政刚刚从东山学堂毕业,此时的谭政已经十八岁了,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他逐渐成长为了一名进步青年。

和好友陈赓一样,谭政十分渴望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但在父亲谭润区看来,儿子毕业之后最好的选择就是回到乡间继承家业,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

作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谭润区很快就给儿子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

由于陈潭两家世代交好,谭政和陈赓的四妹陈秋葵又是一起长大,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眼看各自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陈赓的父亲陈绍纯就将女儿陈秋葵许配给了谭政,陈潭两家就此成为了亲家关系。

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陈家四妹,所以谭政并没有拒绝这门亲事,最终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下,谭政和陈秋葵顺利结为夫妻。

看到儿子工作稳定,婚姻美满,谭政的父亲谭润区十分高兴,但对于谭政来说,这显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为一名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进步青年,谭政非常希望能像陈赓那样投身革命,参军报国。

但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自己刚和妻子结婚不久,为了不让家里人失望,谭政只得暂时将这一想法深埋心底。

看到丈夫整日闷闷不乐,妻子陈秋葵十分担心,再三追问之下,陈秋葵终于得知了丈夫的真实想法。

谭政本以为妻子会责怪自己,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妻子陈秋葵不仅十分支持他的决定,而且还亲自给哥哥陈赓写了一封信,想让他帮助丈夫联系革命部队,参军报国。

没过多久,谭政就收到了陈赓的回信,对于妹夫想要参军的决定,陈赓表示非常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帮助谭政尽快来到革命队伍当中,陈赓特地派出了两名军官前往湖南接应谭政。

得知儿子要放弃工作离家参军,父亲谭润区顿时大发雷霆,面对家人的百般阻挠,谭政并没有选择放弃。

他坚定表示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投身革命,报效国家。

就在父子二人僵持之际,陈赓派来的军官已经赶到了湖南,最终在儿媳陈秋葵的劝说下,谭润区没有办法,只得勉强同意了儿子参军的决定。

在谭润区看来,儿子谭政之所以放弃工作闹革命,很大程度是受到了陈赓的影响,想到这里,气愤不已的谭润区急忙跑到陈家去“兴师问罪”。

见到亲家陈绍纯之后,谭润区怒气冲冲地说道:

“你儿子勾走我儿,参军去了,你说这事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完这话,陈绍纯已经大致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陈赓和谭政是自己看着长大的,陈绍纯当然知道两人的抱负和志向。

对于儿子和女婿参军的事情,陈绍纯也是非常支持的。

看到亲家如此生气,陈绍纯便耐心地表示:

“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做父母的应当尊重孩子的决定,而且参军报国也是一件好事情,两个孩子出门在外又能互相照应,我们不用太担心的。”

最终在老友陈绍纯的几番劝说下,谭润区也不再生气了,儿子谭政离家参军是为了报效国家,自己应当支持。

谭政走后,妻子陈秋葵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职责,但遗憾的是,没过几年陈秋葵便因病逝世,临终之前未能和丈夫谭政再次相见。

1927年,谭政在陈赓的帮助下,顺利加入了革命队伍当中。

此时的谭政还只是一名文弱书生,陈赓也只是北伐军中一位普通的营长,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二十八年之后,这两位满腔热忱的有志青年竟会同时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

文武双将共同追随毛主席

作为将门之后,陈赓在爷爷的影响下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在黄埔军校任职期间,陈赓率领的学生军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战役,顺利消灭了反革命武装陈炯明部。

1925年,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发起第二次东征战役,陈赓所部负责蒋介石的保卫工作。

战斗打响之后,老蒋麾下的第三师作战不力,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闻言,急忙赶往前线进行督战,组织反击,但此时的第三师已经是兵败如山倒,没过多久敌军就全部占领了前方阵地,蒋介石的指挥部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陈赓同志毫无畏惧,他带着蒋介石一路突出重围,最终顺利脱险。

此事之后,陈赓勇猛善战的威名响彻全军,蒋介石更是感慨地说到:

“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

1926年,中山舰事件爆发,国民党右派开始大肆残害共产党员,陈赓同志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前往苏联学习深造。

回国之后,陈赓跟随周恩来等人参加了南昌起义,成为了一名信仰坚定的红军战士。

长征时期,为了摆脱敌人的重兵围剿,掩护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带领的干部团昼夜兼程,率先抢占了重要的皎平渡口,并一路突破敌军布置在沿岸的数道封锁线,最终在陈赓所部的掩护下,红军主力顺利渡江。

部队过草地的时候,由于生活困难,条件艰苦,周恩来同志在长期工作之中不幸患病。

经党中央安排,陈赓担负起了照顾周恩来的重任,为了尽快走出草地,陈赓特地组建了一支担架队。

在战士们的轮流看护下,七天七夜之后,周恩来的身体终于慢慢好了起来。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成功会师。

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陈赓率领的干部团顺利完成了保卫红军主力的重要任务,为长征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陈赓一样,投身革命之后,谭政也始终坚定不移地跟随在毛主席的身边,帮助毛主席处理党内事务,成为了主席的得力助手。

1928年,投笔从戎的谭政被党中央安排到前委工作,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

由于谭政从小就开始读书识字,并且又是教师出身,所以主要负责替毛主席抄写文件和手稿。

作为中央领导,毛主席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发布许多重要指令,虽然政务繁忙,但毛主席还是会耐心教导谭政起草报告,并帮助他适应革命工作。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谭政不仅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还成长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政治干部。

长征期间,谭政在军队当中负责政治工作,每次战斗过后,谭政都会积极召开工作会议,总结战斗经验,并做好记录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政

在斗争条件最为艰苦的时刻,谭政总会来到战士们中间进行思想动员,鼓舞士气。

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能够连战连捷,离不开军队后方的政治保障。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

抗战爆发之后,谭政被党中央派往陕甘宁根据地负责军队的建设工作。

在抗战前线,谭政目睹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壮烈场景,撰写了很多优秀文章发表到我军当中。大大鼓舞了根据地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陈赓和谭政各自奋斗在不同的革命战线上,他们两人一文一武,都是毛主席身边的得力干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授衔仪式在中南海隆重举行,陈赓和妹夫谭政分别被授予大将军衔,曾经满腔热忱的有志青年终于实现了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陈赓同志作战勇猛,信仰坚定,革命战争时期,陈赓出色的指挥能力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为了投身革命,参军报国,谭政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服务革命二十多年,谭政展现出了共产党员舍己为公的高贵品质。

在毛主席的影响和教导下,陈赓和谭政逐渐成长为了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他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