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

我市第69、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完成采集,传递生命希望!

6月19日和20日,我市又有两名志愿者接连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和平安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成为我市第69例、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至此我市2024年6月期间已有四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历年来捐献人数最多月份。

03

用爱为生命接力

保定女子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9日上午,历经4个多小时的采集,来自保定的郑女士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成功捐献26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一位素未谋面的“亲人”带去了希望。谈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郑女士直言:“我是一定要去的!”

今年37岁的郑女士是保定市一工程建设公司的一名监理工程师。5月7日,郑女士接到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没想到会这么快!既然匹配成功,这就是我与患者的缘分,我一定要救他(她)。”早在三年前,郑女士就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身体力行坚持献血,截止目前,已参与献成分血18次。去年,她将留了多年的长发捐赠给“广州金丝带”,帮助白血病患儿“变身”,拥有属于自己的漂亮假发。此外,她还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多次捐款捐物……热心公益的郑女士,一直前行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郑女士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有关“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报道,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为血液病患者带去一份生存的希望,便在献血时主动留下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万一能匹配上呢?万一就能救人呢?”自加入中华骨髓库后,郑女士一直默默期待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5月,接到初步配型成功的电话,郑女士的内心无比激动,甚至还有些不敢相信。“真的吗?好多人十几年都没有匹配上,我才3年就匹配成功了,真是太幸运了!”她激动地说,当即也毫不犹豫答应了捐献。郑女士表示,她的家人和公司同事都十分支持她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还给患者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希望他(她)能够早日康复,开开心心的。”自确定捐献计划后,郑女士就开始亲手制作这份“祝福礼物”,一丝一线,她将自己最美好的祝福和最诚挚的关怀都编织了进去。郑女士说,能够配型成功是自己与患者之间的缘分,也是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至此,郑女士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7822例、河北省第777例、保定市第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04

为生命接力!

“00后”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6月20日上午,在石家庄平安医院采集室内,小张躺在采集床上,双臂扎着针管。鲜红的血液从一只手臂的针管输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剩余的血液成分从另一只手臂的针管回输到体内。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采集,小张成功捐献28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张今年21岁,是河北农业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去年夏天,小张和同学们一起献血时,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得知可以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小张当即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万一能帮助到别人呢。”小张心想。

今年5月,小张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是件大事,小张决定先和家人商量,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后,他立刻给出了同意捐献的答复。

小张的善举并非偶然。在父亲的长期影响下,小张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公益意识。参加乡村支教、组织敬老爱老活动……在校期间,小张热衷于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参加公益活动会得到世界给我的善意。”小张说。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当得知小张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的好朋友小楚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先生大义,为你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小张按照流程进行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结果完全符合捐献条件。尽管学业繁重,但他依然坚持完成所有准备工作,确保自己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捐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13时许,小张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带着温度的“生命种子”即刻被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至此,小张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7810例、河北省第779例、保定市第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