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起毛主席特型演员,很多人会想到的是古月、王仁、张克瑶等人,其中有一位来自浙江。

得知他要扮演毛主席后,毛主席曾经的友人汤瑞仁亲自接见了他,甚至带着这位演员找到了毛主席父母位于湖南韶山的墓。

他是谁呢?汤瑞仁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汤瑞仁带王霙祭拜主席父母

1957年,王霙出生在杭州一户普通家庭里,都说“诗话江南,活力浙江”,在浙江山水的影响下,王霙自小就对艺术产生了热爱。

颇有天分的他在父母的支持下考入浙江艺术学校,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王霙还利用空闲时间进修了舞蹈、京剧、越剧等。

1973年10月,王霙顺利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浙江越剧二团当演员。多年的学习和就业经验让王霙意识到自己对表演的热爱有多么深刻,1983年,王霙来到中央实验话剧团进修话剧表演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他天资卓越,肯努力,不久后,就参加了多部影视剧的拍摄。

1989年10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此投资拍摄电影《开天辟地》。这部电影从“五四运动”讲到中共“一大”代表秘密离开上海,紧凑的剧情向观众描绘出共党诞生的壮丽画面。

贯穿这个时期的人物有毛主席、陈独秀、董必武、李大钊等100多位代表人物,其中来应聘毛主席的特型演员人数是最多的,据说是有22位。

其实,当初导演组确定的毛主席特型人员并不是王霙,那么王霙又为什么出演了呢?

那天,剧组副导演胡立德带着助理和摄像来到中央实验话剧团,在演员档案中碰巧看到了王霙的照片,副导演觉得王霙比之前报名选拔的演员更像毛主席。

就这样,副导演立刻联系话剧团领导,托人找到王霙。见面后,副导演惊喜地握着王霙手说:“你就是我们真正要找的青年毛主席!你没有发现,你的嘴和眼睛非常像青年时代时代的毛主席吗?”

大概是因为看习惯了,所以王霙在这之前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像毛主席。

一周后,王霙来到上影厂试妆,当他穿上那一身青色长布衫走出来时,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他真的好像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霙的形象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可,最终上海制片厂领导集体同意由他来出演《开天辟地》。

毛主席身为党和人民的领袖,却过着和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大致相同的日子,他自奉俭薄,严格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日子里,他选择和人民站在一起,选择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样的毛主席让王霙钦佩不已。

他必须要演好毛主席,他不能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

为了演好毛主席,王霙两次前往毛主席老家湖南韶山体验生活,在韶山,王霙见到了毛主席的老乡汤瑞仁。

汤瑞仁是谁?

在韶山,提起“汤妈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毛家饭店的店主,凡是到毛主席故居参观的人,如果想吃最正宗的毛家菜,当地人都会不约而同带你去毛家饭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瑞仁是除了有店主这层身份之外,她和毛主席之间其实还有着一层亲属关系,也是与毛主席旧居仅一塘之隔的邻居。

1959年,时隔32年后,毛主席再次踩踏在韶山的土地上,他这次回来看望了亲友,祭拜了父母的墓。

就在毛主席要离开的前一天,他来到汤瑞仁家做客,汤瑞仁一边抱着孩子,一边跟毛主席闲聊着,这一幕被摄影师侯波定格在摄影机里,也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当汤瑞仁得知王霙要出演毛主席后,她告诉了王霙一些关于毛主席鲜为人知的细节。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呀,是很喜欢看书和思考的,那时候的他一旦认真起来,就喜欢跟别人交谈了,连吃饭都喜欢一个人独自坐在门槛上边吃边想国家的事情。”

老人家说着,王霙仔细听着。

第二天早上,汤瑞仁特意来到王霙下榻的小店,她叫上王霙爬到狮虎山半山腰毛主席的父母墓前。

在来的路上,汤瑞仁还给王霙讲了一段当年的往事。

“1959年,毛主席终于回到那日思夜想的故乡。抵达家乡后的第二天,毛主席起了个大早,简单洗漱后,毛主席便自顾自地朝着大山走去。他此行的目的地便是父母墓,他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刚采集的带着露水的松枝,恭恭敬敬地放在那两个小土堆上,然后三鞠躬,完毕,毛主席对着随行人员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韶山公社党委书记问毛主席要不要把坟修一修,毛主席给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话期间,汤瑞仁也带着王霙来到毛主席父母的墓前。

汤瑞仁恭恭敬敬跪在墓前,诚恳说道:“阿公、阿婆,他是演润之年轻时候的演员王霙,你们要帮他,帮他找到灵感,帮他演好润之……”

汤瑞仁的话让王霙大为感动,他也跟着老人家一起跪在毛主席父母墓前,暗暗表示一定要全力以赴演好毛主席。

庆幸的是,汤瑞仁的努力没有白费,《开天辟地》这部片子引起很好反响,后来还拿下了1991年度全国十佳影片等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委副主席不满意王霙形象

因为出演了《开天辟地》,王霙的名声也就此被打响,越来越多的导演找到他,越来越多的剧本寄到他的手上。

然而,每拍摄一部有关毛主席的影视剧,都会遇到不同的时代背景,所以导演会根据那年发生的事来要求演员。

在拍摄《秋收起义》的时候,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来剧组进行视察工作,没想到张震一见到王霙后,就连连摇头说:“小王啊,你这不行啊!你太胖!完全不像那个时候的毛主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震并不是无缘无故挑王霙毛病,而是他亲身经历过秋收起义,当年的条件确实十分艰苦,吃不饱,穿不暖。

那时候的毛主席的形象是蓬头垢面的、是衣衫褴褛的,是骨瘦如柴的。

眼下王霙的形象确实不符合毛主席。

得知这一点后,王霙并没有就此丧气,而是想办法让自己的形象更贴切那个年代的毛主席。

为了能让自己的形象更接近毛主席,王霙每天只吃少量的水果,有的时候饿得两眼放光,他也绝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王霙的体重从84公斤变成了70公斤。

看着瘦身成功的王霙,《秋收起义》剧组上下都为之感动,为了能演好毛主席,大家真的下了大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拍摄《毛泽东与斯诺》、《杨开慧》等影视剧的时候,导演要求王霙多关注毛主席的细节部分,比如毛主席喜欢抽烟、喜欢吃辣椒、喜欢吃红烧肉等。

王霙需要把毛主席的细节进行一比一的还原。

在拍摄的过程中,王霙需要用筷子把红红的辣椒、一块块肥肥的红烧肉往嘴里面塞,吃肉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吃辣确确实实是个大问题,为了刻画好毛主席的形象,即便被辣的满脸通红,王霙也没有任何意见。

就像王霙自己说的那样,他是捧着一颗真心来演毛主席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