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韦雯

编辑 | 袁斯来

一个似乎失声很久的赛道,正持续不断地拿下欧美人订单。

2024年,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近期众筹金额国内前20名,有四款割草机器人产品入围,众筹金额基本都在200万美金左右。

这个在过去两年间曾被创投圈低估的海外庭院赛道,正从低谷走向上坡,赛道模样开始变得清晰。

此前,因为庭院机器人属于细分产品且赛道过于早期,各家厂商的产品处于反复验证技术方案或Demo样机阶段。因此在资本寒冬期,庭院赛道从疯狂走向冷静。在2022年,有近十家创业公司公开融资。步入2023年,拿到热钱的厂商寥寥无几。

如今这个行业仍谈不上热门,但可以说已一步步走出洼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海外庭院争夺战中,中国厂商正与国外厂商同台竞技。头部公司有了一些成绩,九号公司的割草机器人仅今年第一季度就销量3.31万台,收入1.8亿元;追觅科技也向硬氪表示,自2023年新品发布后已经收到2万台订单。

转折当然有迹可循。由于具有强技术壁垒特性,庭院机器人行业优胜劣汰尤为明显。经过洗牌后,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团队突出重围,开始从跑通小规模销售、市场验证,最终收获规模营收。

周期性起伏早已在扫地机器人行业反复出现,庭院机器人刚刚开始迎接这种潮汐涌动。牌桌之上,优胜劣汰将成为一种常态。

庭院赛道跑出销量

庭院打扫的智能化替代在海外是刚需且粘性高。多数从业者认为未来的海外家庭会备齐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清洁三大件”。仅在美国就有8000万栋别墅院子的草坪需要修剪,1000万个住宅泳池需要清理。即便一台智能割草机的零售价格通常在1000-3000美元,用户也乐意下单。

若看线上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无论是割草机器人还是泳池机器人都进入了稳定出货阶段。根据pingpong梳理,2024年5月,亚马逊美国站割草机器人销量同比上升47%。

扫地机器人的逻辑被市场证明可以复制在庭院场景。而这一赛道已经能闻到国内厂商之间的硝烟味。

海外市场庭院机器人的头部品牌多为国内厂商,譬如九号公司的割草机器人Navimow、初创公司松灵机器人的割草机器人品牌Mammotion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灵机器人的YUKA

在庭院中,细分出来的泳池机器人中,国内厂商也跑出了声量。譬如星迈创新及元鼎智能,星迈的Betta在亚马逊美国站上月销量达13197台,售价379美金,排名第三;元鼎的AIPER月销量4743台,售价200美金,销量排名第七。

理想情况下,一家初创公司需要筹措的融资金额多是1亿元起。这也就造就庭院赛道对于资金和人才要求的门槛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庭院赛道的创业者多为大厂联创或者业务线原负责人的再次创业项目,头部品牌创始人多数来自云鲸、大疆创新、本末科技等机器人科技公司。譬如星迈创新的王生乐曾是追觅科技联合创始人,筹备的天使轮融资就约合2亿元。

即便资金、人才备齐,硬氪梳理发现,这一轮跑出来的无论初创公司还是大公司,至少筹备了三年时间。原因则在于技术路线以及消费场景具有不确定性。而这一不确定,已经被头部厂商初步验证。

多元玩家

头部品牌跑出了万台销量,给了从业者和投资人信心。

在割草机器人细分品类中,松灵机器人旗下子公司库玛动力的Mammotion,九号公司旗下子公司未岚大陆的Segway Navimow,以及追觅科技的Roboticmower A1已有数万台订单或实际出货量。

硬氪从行业人士处了解到,Mammotion已出货万余台。从亚马逊美国站销售数据佐证可以看见,Mammotion销量已经高于瑞士园林品牌富士华Husqvarna及德国嘉丁拿Gardena,占24.57%的销量,月销约合1024台。Mammotion在亚马逊美国站售价2899美金(约合人民币两万元),列数高客单价产品。

九号公司的割草机器人产品同样表现尚佳。在亚马逊美国站中,Navimow销量排名第四,月销约合600台。与松灵机器人不同的是,Navimow售价主打性价比,为1299美金(约合人民币9352元)。根据公开信息,Navimow已有数万台销量,用户激活量达3万台,2023年割草机器人项目营收2.5亿元、毛利率53.11%、同比翻倍。今年一季度,九号公司Navimow智能割草机器人在全球的销量同比增长2.67倍,销量3.31万台,收入1.8亿元。

这对整个割草机器人行业是利好。两家公司(松灵机器人、九号公司)分别表明了不同的产品方向、技术路线、商业模式,都能够在海外草坪赛道分得一杯羹。其中九号公司主打性价比路线,在九号公司全球自主品牌分销渠道售卖;松灵机器人则是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用户群体。

至于大公司,也纷纷推出了割草机器人品牌。这其中玩家多为清洁机器人公司头部,比如科沃斯、追觅科技。

后起之秀追觅科技发布Roboticmower A1,定位中等偏上的市场。据追觅科技介绍,这款割草机器人在2021年开始研发,历经多次技术路线变更,最终在2023年于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推出新品;新品发布一个月后Roboticmower A1收到接近2万个订单。2024年的销量目标在3万台左右的水平,三年内要追觅内部计划销量目标30万台、市占率第一。作为新入局者,追觅与九号公司相似,同样拥有自己的全球线上及线下渠道和营销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觅科技官网截图

成功拿到融资的创业公司多数先走上海外众筹之路,用众筹平台试验市场并为独立站销售引流。松灵机器人是跑出来的典型案例,其在2022年在众筹平台上发布新品。硬氪此前曾报道,2021年时松灵机器人曾被投资人疯抢,最后红杉中国、五源资本等机构拿到入场券,输血亿元级融资。

随后国内机构开始批量下注割草机器人公司,譬如联想创投在2022年投资的锐驰,在今年的割草机器人消费市场上仍不见踪影;连续拿两轮融资的河森堡已经申请破产,背后是DCM、地平线机器人的资金。

可见,庭院赛道更像是一场持久战。从2021年开始到目前,历经早期项目所经历的必然阶段:大公司受挫、不善经营的初创公司破产、不断涌入的新玩家拿到融资。但对于这一批玩家来说,出货及顺利销售仍是最为艰难的考验。

出海+机器人+早期赛道,庭院赛道的这几个标签将难度叠buff,实际项目进展起来,会发现比想象中更加困难重重。

据行业人士介绍,出海品牌大多营销费用就要占到30%。也就是说,当下,从业者的粮草仍旧要备足,既要确保机器人的产品品质,保障售后,又要拨给营销大额费用,还需在众多海外用户的庭院中找到自己所处的细分位置。全能多边形战士,才能备战海外庭院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