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的规模是非常大的。

叛乱诸国,皆拥有比较雄厚的实力。只吴国就出动了30万大军,并拥有30余年苦心经营出来的巨额财富。

然而,这场叛乱,仅仅三个月,就基本被平定了,仅仅七个月,就彻底结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宏大战略

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率领二十万人,自广陵出发,北渡淮河,会合楚兵,并力向梁进攻,同时发信遍告诸侯,称自己地方三千里,精兵五十万,还有南越兵三十万来主,足以“匡正天下”,同时,还公开发布了自己的战略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吴军,会合楚、淮南、济北、东越诸军,直取洛阳,下函谷关。

2、南越兵先攻占长沙以北地区,再西趋巴、蜀、汉中。

3、齐、淄川、济南、胶东、胶西诸王与赵王先攻占河间、河内,再或入临晋关,或与吴军会师洛阳。

4、燕王北取代郡、云中后,再联合匈奴南下,经萧关迂回长安。

5、吴军与赵、齐会师后,再取关中。

这个战略,看起来气势恢宏,非常吓人。

其实,这不但是一个想当然的计划,还是一个蹩脚的愚蠢计划。

这个战略计划,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开局就走样的战略计划

叛乱一开始,吴王的计划都全部被打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多路诸侯未发兵参加。

叛乱一开始,多路诸侯就“退群”了。

齐王悔约了。

济北王本欲参加,但是,因为城墙被倾危,郎中令挟济北王督工修筑,也没有发兵。

淮南王刘安也欲参加,但是,淮南国相宣称自己要率军参与叛乱,在淮南王授予其兵权后,却率军拒叛军···

此外,燕王也没有参与叛乱。

至于南越、匈奴之类的,则更是一个响都没有了。

如此,刘濞设想的四路之军中,燕王引匈奴、南越兵西进,皆是连个声响都没有。

2、叛乱各王多数无法按计划行动。

而参与叛乱的诸王,也无法按照计划行动!

除了吴、楚两国外,剩下五国,按计划都在一路,即进取河间、河内,自侧翼威胁大汉。

但是,原定要参与叛乱的齐、济北未参加叛乱,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淄川、济南、胶东、胶西四国,皆与齐、济北挨着。

齐、济北不一起行动,他们是绝不敢冒着老巢被端掉的风险向河内、河间行动的。

因此,这四国,先围攻齐国,只有企图先搞定齐国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至于赵国嘛···其他几个诸侯都不一起行动,赵国又怎么敢独自进军河内呢?

因此,赵国虽然参与了叛乱,但也始终是按兵不动。

如此,宏大的多路进攻计划,到最后只剩下吴、楚这一路了!

其实,之所以如此,一点也不足意外。

诸侯各国,各有各的国情;诸侯各王,各有各的算盘,不能按照计划集体行动是大概率事件。

只能说,吴王的所谓宏大计划,从一开始就是想当然了。

而吴王刘濞犯下的两个致命错误,则加剧了这种局面的出现。

1、毫无诚意的政治承诺。

诸侯之所以要反汉,无非是在削藩一事上与朝廷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王既要做造反的领袖,就应当要给出解决方案:我来做皇帝,将如何对待诸侯?

然而,吴王的承诺,一看就毫无诚意!

在拉拢胶西王时,刘濞给出承诺:事成之后,“两主分割”。

这个所谓承诺,一看就是胡说八道的。

今承一帝,尚云不易,假令事成,两主分争,患乃益生!——《汉书.荆燕吴传》

现在天子剥夺你的领地,你受不了,将来真的要“两主分割”,你们能容得下彼此吗?

而且,天下诸侯,胶西王虽勇而好兵,但其国力是相对弱小的,对胶西王都要给这样的承诺,可见吴王给其他诸王会是什么样的承诺!

可以说,在削藩一事上,吴王不但没有给出解决主张,反而企图用一堆明显的假话来糊弄人,注定是不可能得到较大支持的!

2、公开把匈奴、南越拉入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匈奴、南越,在当时皆是大汉的“外部势力”。

尤其匈奴,多次入寇掠夺,为人所憎。

诸侯王,各诸侯国的显要人物,纵然对削藩不满,但“引寇”乃是底线问题,注定是干不得的。

所以,虽然诸侯王普遍与朝廷在削藩一事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当时天下22个诸侯,只有7个叛乱,不到总数的1/3;而参与叛乱的诸侯,也多在国内面临着较强的反对。

如此,洋洋洒洒的宏大战略成了一纸空文。

现在,只有吴、楚联军这一路了!

注定失败的进军战略

即便如此,以吴楚联军的实力,搞得好,也未必不能成事。

一来,吴、楚联军的兵力达30万,而且,“楚兵剽轻,难与争锋”、“吴兵锐甚,难与争锋”,战斗力很强。加上吴楚都有比较强大的经济基础,有争衡天下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来,各诸侯虽然多观望不进,但其实是“观成败”而已,如果吴楚仗打得好,他们也会参与进来的。

所以,此时,吴楚如果搞得好,还是有机会的。

但是,吴王选择了注定失败的进军战略。

当时,吴军内部对进军有三个不同的意见。

1、进军洛阳,夺荥阳敖仓之粟而守之,拒汉军,以会诸侯,然后合兵再取关中。

这就是吴王刘濞自己向天下公开的作战计划。

2、分兵南路,同时前进。

吴军大将军田禄伯指出:如果一路进军,没有其他方向的策应,很难成功。

因此,建议由他自己率领五万精兵,走南路: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

但是,吴王的太子反对:咱们是在造反呀!现在把精兵交给别人,别人自己也称王,那怎么办?

于是,此策遂不用。

3、不贪攻城,长驱直入,抢占险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将领桓将军指出:吴军多步兵,利于险阻作战;汉军多车骑,利于平地作战。

所以,吴军要以最快速度抢占洛阳的武库和敖仓,据洛、荥阳一线的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

否则,如果慢慢地走,一个城一个城的打,那么,等到汉军车骑“奔入梁、楚之郊,事败矣”。

但是,吴国的老将军们认为这个年轻人不过黄毛小子,只配冲锋陷阵,哪里懂什么用兵之道,遂否则此意见!

最终,吴王刘濞还是选择了自己原本的进军路线。

而这是一个注定失败的路线!

刘濞的进军路线,与当初项羽的路线有相似之处。

可是,人家项羽,是在争取南翼英布失败后,无奈才采取一路进军的。

而且,人家项羽之所以能在荥阳给刘邦巨大压力,是因为人家手里有着精锐骑兵!

刘濞在有条件侧翼发展的同时,主动放弃了;又在不具备足够车骑力量的情况下,舍长就短,在平地与汉军决战。

正如那位青年将领所预测的“事败矣”!

结局,已经注定了!

顿兵,陷入被动

吴楚联军行动后,很快取得了一些战果。

他们连续击败汉军,攻占了棘壁后,继续西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睢阳,叛军遭遇了拼死顽抗的梁王刘武。

睢阳的梁王,是大汉早就布下的棋子!

当初,贾谊就建议让梁王刘武扩大封地,经营睢阳,以防范其他诸侯王的反叛。

如今,贾谊和汉文帝未雨绸缪的安排起到了效果。

睢阳坚城,很难攻克。

因此,吴楚联军只能顿兵睢阳城下。

造反这样的事情,贵在快!利用战略奇袭的红利,迅速创造出有利的作战条件来。

然而,吴楚联军顿兵睢阳,西取荥、洛的企图已经彻底失败了!

同样,在次要战场,叛军遇到的也是“顿”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胶东、胶西、淄川、济南四王的军队,进攻齐国的都城临淄,同样也是早早陷入了攻坚,久攻不克!

也就是说:汉军主力还没有动手,叛军就被陷入了前有坚城,背对敌援,即将两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早早把后背留给汉军,那汉军当然不客气了!

汉军的妥善部署,使汉军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叛乱发生之初,汉景帝有些慌张,杀了晁错。

在没有达到效果后,汉景帝遂开始组织武力平叛。

1、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将军打击吴楚军;

2、郦寄率部攻赵;

3、栾布率军击齐;

4、窦婴为大将军,集结在荥阳,随时支援各方。

不得不说,汉景帝的这个战略部署,是极为精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与叛乱的诸侯虽多,但真正构成威胁的只有吴、楚军这一路。

只要集中主要力量,打掉吴楚军这一路,其他就不足为虑了!

赵与齐地的几个诸侯,虽然尚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行动,但其主要原因是齐国背约。

齐国本就是摇摆不定的诸侯,如果朝廷不及时出兵进行支援,齐国随时可能重新加入叛乱(事实上齐王确实已经动摇,并开始寻求与叛军协商),如此,则赵与齐地诸侯仍然会合流,并从侧翼威胁汉军,影响整个大局!

因此,对赵及齐地诸侯,虽不是汉军主力的集中作战对象,但派出有力将领统帅部队立刻进行打击,上可趁机与齐军内外夹击叛军,下则至少能防止局势走向恶化,保障侧翼的安全!

而窦婴进驻荥阳,则给大汉上了一道保险!

荥阳,是中原战略要地,战略枢纽,也是双方眼中最重要的据点。

此前,吴军有人主张不贪攻城,直取荥阳,这是高明的意见,没有被吴王采纳。

不过,谁也不敢保证,吴王会不会回过神来,再次绕过睢阳,实施迂回。

因此,窦婴及时入驻荥阳,杜绝了吴军迂回的可能性,使大汉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荥阳这个交通枢纽,去各个战场皆十分便利,因此,窦婴据此,又能随时支援各战场,使全局稳如泰山!

难怪在汉军战略部署完成后,周亚夫已知胜券在握!

今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资治通鉴.景帝前三年》

汉,已立于不败之地!

周亚夫的巧妙布局,大大加快了战争胜利的进程

此前,吴军青年将领就说:如果汉军车骑到了梁、楚之郊,则“事败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周亚夫的军队过来时,那位青年将领的预测似乎已经要实现了。

不过,周亚夫比那位青年将领更高的地方在于:周亚夫并没有依仗自己的车骑优势立刻作战!

此时,吴楚联军尚有较强的实力,如果汉军主力立刻与之交战,虽然取胜的机会很大,但是也必然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果然如此,那么,汉军即便取胜,也因付出了较大伤亡而无力发起持续不间断的追击,从而使吴楚退入本国,并依靠本国的基础进行继续抵抗,那么,平叛战争就会打很长时间,对大汉的国力消耗也会非常大了!

周亚夫要的,是就在梁、楚之郊,以不大的损失全歼叛军,从而以排山倒海、传檄而定的方式轻松完成平叛战争!

这时,周亚夫见到了父亲周勃的一个老部下邓都尉。

邓都尉提出了一个轻松取胜的建议。

吴兵锐甚,难与争锋。楚兵轻,不能久。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将军深沟高垒,使轻兵绝淮泗口,塞吴饷道。使吴、梁相敞而粮食竭,乃以全制其极,破吴必矣。——《汉书.荆燕吴传》

”以梁委吴“,继续发挥睢阳及梁国的作用,将来叛军吸引住,疲敝、削弱叛军主力。

汉军主力则驻在侧面的昌邑,并利用叛军补给线长期的弱点,派兵袭其补给线,切断其粮道!

在充分削弱叛军后,再与敌决战,这是全胜之道!

周亚夫的战役指导,完全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当然,要战争贯彻执行,难度比形成作战思想的困难要复杂得多!

周亚夫这一计划,使梁国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独自承担叛军的猛攻!

一来,梁国承受得住吗?万一梁国扛不住了,那这个计划可就废了!

二来,梁王压力大,找太后妈妈、天子哥哥投诉周亚夫,周亚夫扛得住吗?
实际上,太后、汉景帝确实也要求周亚夫尽快援梁了。

但是,周亚夫以”将住在外,便宜有守“,仍然坚壁不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能如此,首先是周亚夫对形势有着精准的把握:睢阳扛得住!

而且,周亚夫驻昌邑,实际上也威胁着叛军的侧翼,使叛军不能全力攻睢阳,这也是支援了睢阳!

同时,叛军此时虽然嚣张,但是,粮道被断后,肯定不可能继续攻下去了,睢阳之围被解其实也就是不需要太长时间的事情!

因此,周亚夫巧妙布局后,坚壁不出,尚未进行大的决战,叛军就已经陷入败局了!

轻易打出歼灭战

在切断吴楚军粮道后,周亚夫进军到下邑,进一步威胁叛军侧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粮道被断,又遭夹击之势,叛军自然不能再继续围攻睢阳了!

于是,叛军转兵来下邑,企图寻找周亚夫决战。

睢阳之围,解了!
周亚夫才不跟你决战呢,继续坚壁不出。

叛军采取声东击西之法,佯攻东南角,企图吸引汉军注意力后再以主力奔袭西北角。

周亚夫不上当,叛军计划失败!

如此,叛军求战不得,又饥饿难当,纷纷叛逃。

吴王无奈,只好引兵退走。

这个时候,周亚夫才发动决战!

叛军是疲惫的败军,且以步兵为主;汉军是养精蓄锐之军,以车骑为主。

想跑?你怎么跑得过人家呢?

而刘濞似乎已经智虑枯竭,只顾后退,背对汉军,没有组织起必要的断后保护措施。

因此,汉军来追,叛军迅速崩溃!

刘濞只带了数千人逃走,其余将士,或降于周亚夫,或降于梁王,土崩瓦解!

周亚夫,就这么轻轻松松打出了一场歼灭战!

迅速彻底平叛

周亚夫没有花多大力气就歼灭了吴楚联军,有的是力气继续追击。

吴、楚自然也就不可能继续组织抵抗了!

因此,楚王自杀,吴王被杀,吴楚被平定自然不在话下!

而在齐地,平叛似乎更为简单。

叛乱诸国围攻临淄,一直打不下来。

当栾布的汉军进入齐地时,这些部队就更难以抵抗了!

要知道,吴楚与周亚夫交战时,其本国是在大后方,是安全的。

而在齐地,汉军进入齐地后,像胶西国、济南国,其老巢是要直接受到汉军威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栾布进入齐地后,叛军既已疲惫,又无心恋战,一战不利后就纷纷回到各自封国了!

如此,栾布轻松依次平定,不在话下!

吴楚的叛乱与齐地的叛乱,都只历时3个月就失败了!

稍微花了点时间的,反而是比较弱小的赵国。

赵国势孤力单,不敢独自行动,见汉军来攻,很快就逃回了邯郸。

郦寄所率的汉军久攻不下,直到平定齐地的栾布来援,才攻破邯郸,平定赵国!

所以,势单力薄的赵国,实际上反而扛了7个月,算是最后一个失败的了。

吴王刘濞以其30余年经营积蓄起来的雄厚实力发动叛乱,仅仅3个月就被平定了。

加上齐地也是3个月就被平定,因此,这个叛乱事实上在3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基本被平定了。

对此,后世多将主要原因归于大环境因素:叛乱不得人心。

这种观点认为,大汉经休养生息,人民安定,没有作乱的思想,七国之乱只是刘家人家里的内部事务,他们作乱不符合人民渴望安定的诉求。

这个说法,自然是对的,但并不是主要的。

比如,后来明代的靖乱之役,难道朱棣造反就得人心吗?

所以,关键还是领导人素质的问题。

朱棣作乱时,实力远比西汉吴国要弱,而且当时天下初定,人民更不希望动乱。

但是,朱棣久在边疆,锻炼成了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人物。

相反,朱棣对面的建文帝及黄子澄等心腹,皆非燕王对手!

而七国作乱时,七国虽然拥有雄厚的实力,但领导人的素质却不如对面的汉天子。

在整个叛乱的过程中,无论是大战略构想,还是进军路线规划,直到战役指挥,刘濞等人都选择了最差的一个,都选择了最不利于发挥自己长处的一个。

而在他们的对面,汉景帝的部署稳妥而得要领;周亚夫的指挥高明而有定力···

如此,规模巨大、气势汹汹的七国之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彻底平定,也就是自然之事了!